&知奉孝必然還有良策攻克薊縣,不過,剛才顧慮平異在場所以才沒有提出來。如今便剩你我二人,但說出來無妨。」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袁常和公孫續二人以兄弟相稱,對於公孫續的為人,袁常還是極為信任的。不過,郭嘉這麼做也是有備無患,袁常明白郭嘉的心思,自然不會指責於他。況且,公孫續不會泄露機密,還有個關靖在場,難免心向公孫瓚的關靖會泄露機密。小心行事,卻也沒有錯。
&公,且看地圖!」
郭嘉和袁常二人狼狽為奸,心有靈犀,自然都明白對方的想法。所以,郭嘉也不用浪費言語解釋,直接說起正事。
指著地圖上的某個位置,郭嘉解釋道:「潞縣西北十里處有座孤山,此山雖陡峭,卻也不難翻過。若是主公遣一勇猛大將率領一支兵馬翻過此山,便可饒道薊縣西門位置。主公與冀州刺史的兵馬分布薊縣南北二門,一旦戰事開起,公孫瓚必然將重兵屯於南北二門,薊縣西門防守空虛。待攻城戰起,領兵大將趁機攻城,必然可一舉拿下西門;屆時這支兵馬攻入薊縣城內,可於四處放火,讓公孫瓚疲於支援,若是公孫瓚稍有疏漏,這支兵馬還可打開薊縣南門或北門,只需主公與冀州刺史有一軍攻入城內,必然能夠一舉拿下薊縣。」
&此計甚妙。」
袁常點了點頭,頗為贊同郭嘉的計策。對此,袁常當然不會反對。不過。很快袁常又皺起了眉頭,嘆道:「其實。說心裡話,我並不希望和公孫瓚拼殺。除卻因為平異兄這個原因之外。公孫瓚對異族的威懾力也是相當關鍵。這幽州之地早晚是我們的,日後若有公孫瓚駐守邊境,可讓異族不敢輕易出兵。也可惜公孫瓚生不逢時,若是生在漢武帝之時,公孫瓚必然是一名揚名立萬的大將。」
&也!」
郭嘉點頭贊同道,不過隨後卻是反問了一句:「主公,那依你看來,公孫瓚投降的機會有多大?」
聽得郭嘉的詢問,袁常卻是不由得沉思了起來。
雖然說起來冀州和幽州的戰爭有著各自的藉口和理由。但是,實際上都是兩方勢力為了擴張自己的勢力而找的藉口罷了。而且,嚴格說起來,袁常和公孫瓚並沒有任何的仇怨,是袁紹有負於公孫瓚。
當初袁紹為了奪取冀州,派人跟公孫瓚聯合,讓公孫瓚出兵威懾前冀州刺史韓馥,並且答應事成之後給分一半的糧草給公孫瓚。誰能想到,袁紹事成之後。不僅撕毀約定,還趁機幹掉了公孫瓚的兄弟公孫越,污衊是黃巾餘孽下的手。公孫瓚又不是白痴,哪裡不知道是袁紹下的黑手。因此跟袁紹干起架來。雖然說因為之前有董卓假惺惺的派遣使者勸解雙方,但是,這個仇怨自然就拉下來了。其後。袁常這個同樣腹黑的傢伙,想要霸占幽州之地。於是跟袁紹狼狽為奸,出兵攻打公孫瓚。嚴格意義上來說。是袁紹和公孫瓚有私仇,袁常完全是為了個人利益才參與進來的。
袁紹殺害了公孫瓚的兄弟,公孫瓚十有**是不可能向袁紹投降;同樣的,對於袁常這個趁火打劫的傢伙,公孫瓚自然更不會有好感,反而會更加仇恨袁常。
無奈的搖了搖頭,袁常嘆道:「公孫瓚投降的可能性不大,罷了,盡人事,聽天命吧!」
既然沒有可能招降公孫瓚,袁常也就落下這個心思,只能在內心裡對公孫續說聲抱歉了。隨後,袁常和郭嘉商議了一番,討論讓誰率領兵馬奇襲薊縣西門。最後討論了一番,貌似就典韋適合,趙雲要坐鎮軍中,指揮大軍,自然跑不掉;而韓詢,于禁,鮮于輔,鮮于銀這些將領的武力值又差了太多,難以勝任。所以,最佳人選也只有典韋。至於出戰的兵力,如今有六萬餘的兵馬,薊縣又是城高牆厚,太少也不行,況且潞縣城西北的孤山也不難翻過,最終決定讓典韋率領二萬兵馬為奇兵突襲薊縣西門。不過,如今大軍自然是要先開拔攻下潞縣才是正理。
大軍在無終城修整了三日,留下二千守城兵馬之後,以趙云為主將,郭嘉為軍師,袁常作為甩手掌柜,大軍朝著潞縣開拔。
無終城到潞縣不過一百多里的路,袁常的大軍也不著急趕路,畢竟還要等著袁紹的大軍聯合攻到薊縣城下。故此,行了三天才算是到達潞縣城下,因此,袁常的大軍倒也是精神十足,紛紛叫囂著立馬攻城,一舉拿下潞縣。當然,袁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