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典韋這個少校授勳結束之後,接下來便是尉級軍銜的授勳。
相對於只有十幾個校級軍官,尉級軍官卻是有一百多人,按理來說,這樣的比例是有點不合理的。按照常規的比例,校級軍官和尉級軍官的比例應當為1:2,也就是說有一個校級軍官,就應該有二個尉級軍官。不過,如今幽州兵制改革剛剛確立,軍官的軍銜還無法確定。如果單論殺敵數目來算的話,那袁常這二十萬兵馬裡面,至少有數萬人可以獲得尉級軍銜,這樣也是不合理的。故此,袁常只能從軍中挑選出一百多個比較突出,不僅有武力,也有看過兵法,指揮才能也不錯的將領授予尉級軍銜。以後的軍銜授予,想來比例就會比較協調了。
一百多個獲得尉級軍銜的將領皆是興奮異常,能夠獲得尉級軍銜,至少他們的家人擁有了入住家屬院的資格,就可以不用遭受與家人分隔兩地的痛苦。這一百多個獲得尉級軍銜的將領,自然是成為其他士兵仰望的楷模,希望有朝一日他們也能獲得這樣的榮譽,或者說更高的榮譽。
就在北京城袁常舉行授勳儀式的時候,安平郡崔家的嫡系子弟也聚在了一起,商討著袁常的改革變法。
「崔潸,那幽州牧袁常真的是這般說法?」
在安平郡崔家的府邸大廳之中,此刻,聚集了二十多人,有兩鬢斑白的花甲老者,有精氣旺盛的如狼中年,亦有稚氣未脫的舞象少年。大廳之中的人,便是博陵郡崔家的嫡系子弟,此刻齊聚一堂,自然是因為在討論袁常的事情。而站立在大廳中央,說話之人,卻是從幽州返回的崔潸。
「回三叔公,幽州牧確實是這般說法。也是這般做法。」
返回安平郡崔家之後,崔潸便將袁常的改革變法給說了出來。原本,安平郡崔家準備將家族重心轉移到袁常身上,如今袁常這般做法。卻是不符合崔家的利益。因此,崔家家主連忙將家族嫡系子弟召集到一起商議。而大廳中在最中央的位置上坐著的卻是三名老者,乃是安平郡崔家碩果僅存的上一輩長輩。
如今安平郡崔家的家主名為崔真,人過中年,沉穩大氣。將崔家上下管理的井井有條,崔真功不可沒。而崔真的父親也是安平郡崔家的上一任家主,不要認為崔真能夠當上崔家家主是因為他父親的原因,這兩者之間自然是沒有關係的。
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夠存在久遠,比之王朝還要長,乃是因為他們有一套自己的行事規範。皇室之中的繼承人,通常都是嫡長子來擔任,只要不發生叛變,或者有權臣扶持等現象發生,嫡長子登基是沒有疑問的。不管這個嫡長子是無能之輩,還是驚艷才絕之輩,都不會因為任何人的意志而轉移。就如司馬家的晉朝,其中有一個皇帝便是傻子,一個傻子來當皇帝,後果就可想而知了。晉朝之所以存在的時間不長,且懦弱,除了世家大族掌控之外,繼承人也是一個問題。而世家大族選擇家主,卻並沒有遵循嫡長子的制度。
只要是家族的嫡系子弟。都有希望被選舉到家主這個位置上。
安平郡崔家是以詩文立家,將的是仁德禮儀,因此,不會出現家族子弟用卑劣手段謀害家族長輩而上位。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的。都是一些暴發戶般的家族,這些家族的子弟沒有經過詩文典籍的薰陶,沒有經過家族的培養,往往為了爭權奪利而不擇手段,其鬥爭程度堪比皇位的鬥爭。世家大族眼中只有家族的利益,而沒有國家的利益。因此,對於家族的打造,比之為國效力還要盡心盡責。家族中重點培養出來的子弟,皆是人中龍鳳,這一點,卻是毋庸置疑。
而像袁常所在的袁家,四世三公看似尊崇無比,然而,袁家卻是不擇不扣的暴發戶家族,東漢以後才開始發家,到現在不過百多年的時間,家族又能培養出幾個有出息的子弟?袁紹還好一些,袁術簡直就是爛泥扶不上牆;而袁胤、袁遺二人擔任一郡太守都略顯勉強;唯有袁基還過的去,在朝廷中當官,可惜卻是被董卓給幹掉了;至於袁常,在還沒有穿越之前,完全就是一個廢物紈絝二流子,怕是連史書都不會記載,免得浪費筆墨和紙張。
崔真為人素有才能,在安平郡崔家之中可謂是威視繁盛,說一不二。就如此前看到渤海郡袁常的潛力,崔真當即便拍板將家族重心投資在袁常身上。此次若非袁常的改革變法對家族的損害有夠利害,崔真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