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閒聊下來,袁常卻是知道,這老李本是幽州遼西郡秦皇縣人士。
漢靈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冀州巨鹿郡張角與其弟張梁、張寶揭竿而起,一時之間,青、徐、幽、冀、荊、揚、兗、豫戰事如火如荼。而黃巾賊的發起之地冀州,境況最為嚴峻。秦皇縣地處冀州與幽州交界,受黃巾影響也是頗為嚴重。
老李家世代皆為泥瓦匠,對黃巾賊眾宣傳的神佛宗教根本沒有興趣。奈何秦皇縣大多數莊稼漢子都被黃巾賊迷惑,若是他不信奉黃巾賊,必為其害。於是,逼不得已之下老李拖家帶口渡江來到黃巾勢力較弱的荊州南陽郡,後來黃巾雖滅,已經在南陽安穩的老李也不想再回去,等到諸侯討董之時,老李便被徵召入伍,後因其老成持重,楊達便升其為伯長。反正只是負責糧草,只求一個字「穩」,倒也不需要什麼武力。
「老李,如今黃巾亂賊已經平定了,你難道不打算返回故鄉麼?」
老李雖說只是個泥瓦匠,不是武將謀士,但是治國如烹小鮮,各種佐料也需要配齊。老李世代都是做泥瓦匠這一行,技術想必不會差,而袁常的腦海之中有一個計劃,卻是需要老李這樣的泥瓦匠來執行。當然,日後的大業肯定不僅僅需要老李這麼一個泥瓦匠,其他鐵匠、木匠等等,都是他需要的人才。
「這天下都一樣亂,黃巾雖然被滅了,卻是還有一些殘黨。冀州黑山、中山、常山這些地方經常有人逃難到南陽去,屬下也從他們口中知道一些情況。既然在南陽安穩了,況且雙親也已年邁,暫時沒有回去的想法。」
老李說的卻是不錯,張角等賊首雖然被滅,冀州、青州、兗州等地還時有黃巾作亂,而荊州、揚州等原本黃巾勢力不是很強的地方相對安穩一些。老李也沒有什麼大的志向,等討董結束之後,回家過安穩日子,再把祖傳的技術傳給兒子,接下來享享清福,等著百年歸老便是。
「呵呵,老李這話說的在理,正所謂平安是福。奈何賊子作亂,受苦的總是老百姓。」袁常搖著頭,頗為感慨的嘆氣到。
老李豎起大拇指,稱讚道:「袁司馬乃是世家公子,沒想到還會心憂我們這些老百姓。屬下是個大粗人,若是說的話有什麼得罪之處,還望袁司馬莫要見怪。」
「老李你這話倒是實在,沒什麼得罪不得罪的。」
趙雲在一邊看著袁常和老李交談的如此融洽,心中卻是納悶不已。袁常身為袁家公子,世家大族出身的人竟然能和老李這樣的尋常百姓談的如此和睦,卻是讓他莫名不已。趙雲能夠與童淵習武,自然也非是貧苦人家出身,因此,他也見多了那些世家大族出身之人的作風。哪一個不是耀武揚威,欺凌百姓。特別是在袁常這個年紀的世家子弟,行為更是囂張跋扈,他們就差沒在臉上貼上「牛逼」兩個字了!
若是跟隨這樣的主公,日子想來應該挺舒坦的。
陡然之間,趙雲的腦海之中冒出這樣一個念頭,頓時把趙雲自己給嚇到了。暗暗責怪自己,怎能為了自己的舒坦,而放棄大志。
趙雲剛從童淵那出師,本是熱血男兒,自是想著保家衛國。當曹操的討賊檄文傳遍天下,身在常山的趙雲立馬報名袁紹大軍。本以為諸侯聚集討董,必是轟轟烈烈,或許他還有機會跟那武力被傳得有如天神般的呂布一戰,男兒生於世,戰場殺敵,棋逢對手,不外如是。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讓趙雲對袁紹大為失望。
聯軍聚集二月余,諸侯們多是每日飲酒作樂,都不曾向虎牢關發起進攻。失望之下,趙雲已經有離去的念頭。既然討賊不成,便另尋他處為保家衛國。於是,與邊疆異族作戰的公孫瓚便進入了趙雲的眼中。
只等再過些時日,若是聯軍與董卓還是這般沒有戰事,趙雲絕對會不再留在此處。想他與跟隨童淵習武十年,這般碌碌無為,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師傅教誨,更是對不起天下千萬黎民百姓。
於是,趙雲拋開跟隨袁常的念頭,再次堅定自己北上投靠公孫瓚與異族作戰的信念。
正與老李聊得基情四射的袁常,卻是沒有想到,就在剛才的那一瞬間,趙雲心中閃過效忠於他的念頭,只可惜最後趙雲還是為了得償大志,還是放棄了。要是袁常知道這一茬,不知是否會後悔不已。
很快
第二十三章 雖然不知道什麼意思,但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