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逃回壺關,徑直向逢紀營帳中行去請罪。
「逢監軍,此戰是我疏忽大意,尚未探明敵情便進攻,以致慘敗。等到主公回來,我自會向他請罪。」
逢紀扶起張合,安慰道:「儁乂,此非你一人之過。我有監軍之責,未能料敵先機,也有過錯。屆時我也會向主公陳說事實,絕不會讓你一人頂罪。」
張合聽逢紀如此說話,連番稱謝。
殊不知此刻逢紀心中卻是在暗自嘆息,張合竟然沒有被公孫瓚給幹掉。
先前已說過,張合初次統兵,作戰經驗不足,心中只想著摧毀公孫瓚軍中的攻城器械,以致於忽略了其他因素。而董昭雖然有才智,卻並非是軍事型的人才,他的才智主要是內政方面。從歷史上他提議曹操封王、恢復五等爵位便可以看的出來。但是,逢紀不一樣,逢紀的才智以軍事為主,當初他建議袁紹先拿下冀州,再以冀州為根基,進而橫掃天下,足以說明逢紀戰略上的能力。
因此,逢紀已經猜到公孫瓚軍中會防備壺關偷襲,從而摧毀他們的攻城器械。但是,逢紀卻沒有說出來,目的自然是想要陷害張合。然而,逢紀沒有想到的是,張合竟然還能活著回來。
至於說張合陣亡,壺關無人指揮,逢紀卻是一點都不害怕。
前去向袁紹報信的士兵早就已經出發,逢紀計算過,袁紹在這一二日內便能回到鄴城。到時候,有文丑、顏良任何一人為將,沒有張合怕什麼。
「逢監軍,張將軍,鄴城來信,刺史大人已經抵達,明日便可率軍前來壺關。」
正在這時,董昭一臉喜色的走進逢紀營帳之中。
……
鄴城府衙
袁紹輕車簡行,日夜兼程,總算在壺關還沒有被公孫瓚攻下之前,回到鄴城,使得一眾麾下鬆了一口氣。有時候,作為一名上位者或許並不需要太大的能力,他的存在便是能夠給手下一種主心骨的感覺。
而如今的袁紹,便是有這樣的存在感。
「刺史大人,屬下未能保全冀州,有負大人託付,還請大人責罰。」
盧植身為袁紹軍師,坐鎮鄴城,然而卻讓公孫瓚連下冀州數郡,見到袁紹歸來,盧植自是向袁紹請罪。
「軍師言重了,我亦未曾料到公孫瓚竟無端侵我冀州領土,公孫瓚身為朝廷大臣,卻行不臣之事,與軍師無關。」
或許袁紹心中會有些埋怨盧植,但是,總算鄴城沒有失守,所以那一點埋怨袁紹也就不在意了。況且,盧植乃是海內機具名望的大儒,門生故吏無數。天下經過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吏治敗壞,郡縣之內多有空缺。而袁紹接手冀州之後,冀州的空缺基本都能補上,除了袁氏的名聲之外,盧植也是居功不小。許多盧植的弟子,聽聞盧植擔任袁紹軍師,都自發前來冀州任職。基於種種原因,袁紹對盧植自然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袁紹坐到主位之上,揮手制止眾人請罪的舉動,向盧植詢問道:「軍師,如今壺關的戰況如何?」
盧植作揖行禮後,匯報到:「啟稟大人,壺關先前有守軍一萬,由董昭統帥。其後,屬下又從鄴城抽調一萬兵馬,以逢紀為監軍,張合為將領前去支援壺關。經探子來報,張合將軍前日擊退公孫瓚麾下大將嚴綱率領的一萬前鋒軍;其後,公孫瓚親自率兵抵達壺關,其兵力有十萬,另外,黃巾餘眾五萬。昨日,公孫瓚強行攻關,被張合將軍擊退。然則,公孫瓚和黃巾餘眾計有十五萬,壺關內我軍僅有二萬兵力,昨日一戰,我軍恐怕皆以疲憊。若是天明之時公孫瓚繼續強攻,怕是壺關不保。」
「哼,公孫瓚身為朝廷大臣,竟與黃巾亂賊勾結,其罪當誅。」
袁紹憤憤的罵了一句,隨後眉頭皺起,沉聲道:「此番我先行趕回鄴城,武傑率大軍在後,最早也要明日才可到達。軍師,各地援軍何時可抵達?」
「啟稟大人,按照日程推算,清河援軍二日內抵達;河間、渤海、安平援軍四日內可抵達。恐怕等援軍抵達,壺關也早已被公孫瓚攻下。為今之計,大人可暫退濮陽城。待文丑將軍和各地援軍抵達之後,再與公孫瓚決戰。」
聽到援軍抵達的時間還有這麼久,在場的文武神色巨變,對於盧植提議的退守濮陽極為贊同。
袁紹
第二一七章 突如其來的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