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百度資料)
張遼(169-222)字文遠,三國時魏國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城區大夫莊)人,曹魏著名將領,官至前將軍、征東將軍、晉陽侯。與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並稱曹魏的「五子良將」. [編輯本段]張遼 - 簡明歷史傳記 史書記載的張遼 [1]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本聶壹之後,三國魏名將,身高約合現今1.75米。他使一把大刀,武功高強,又謀略過人,多次建立奇功。還有著武將少有的突出的語言才能。 昔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及呂布敗亡,歸曹操。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遼隨曹軍征討,戰功累累。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斬烏丸單于蹋頓於白狼山,又討平梅成、陳蘭等賊寇。曹操赤壁敗退,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引軍入寇,張遼率隊迎擊,以八百之眾襲孫權先鋒,挫其銳氣,後孫權軍感染瘟疫,敵軍十萬退卻,追擊時,差點活捉孫權,威震敵國,名威天下,拜為征東將軍。曹丕踐祚,仍令張遼守御孫權。黃初二年,張遼屯雍丘,染病。黃初三年,抱病退吳將呂范。遼病篤,卒於江都,諡剛侯。卒年五十四歲。 演義中的張遼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三國時曹魏名將。面如紫玉,目若朗星。先為呂布部將,曾多番令曹軍陷於苦戰,其武勇連關羽亦甚稱道。後呂布喪於白門樓,曹操經劉備、關羽勸說,待遼以上禮,張遼遂降為曹家將。從曹操以後,遼隨軍征討,多有戰功,曹操亦益待之如親信;又從勸關羽降於曹操。赤壁戰中,張遼親載曹操脫難,並射傷東吳名將黃蓋。赤壁戰後,曹操獨任張遼引李典、樂進等守合肥,以御孫權。後孫權果引軍入寇,張遼智激李典後三人一同出戰,自率二千餘騎打敗敵軍十萬,威震逍遙津,名揚天下。後來張遼於黃初五年隨曹丕征江東,為吳將丁奉以箭射其腰,回到許昌後不治身亡,曹丕厚葬張遼。 [編輯本段]張遼 - 歷史評價 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三國志 魏書十七 張樂于張徐傳》 太祖表漢帝,稱進及于禁、張遼曰:「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節義,每臨戰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論功紀用,宜各顯寵。」《三國志 樂進傳》 魏文帝嘆息顧左右曰:「此亦古之召虎也。」《三國志 張遼傳》 孫權敕諸將:「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三國志 張遼傳》 (李)存孝每臨大敵,被重鎧橐弓坐槊,僕人以二騎從,陣中易騎,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舊五代史 列傳五 李存孝傳》 [編輯本段]張遼 - 歷史年表 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是聶壹之後人,為了避乖辟怨,遂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漢季之期,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遼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遼募兵尚未還,而京中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隊長,地位略低於將軍)。 後來,呂布為李傕所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後至徐州。 獻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領魯相,時年二十八歲。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布於下邳,張遼部領呂布軍餘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圍的前鋒,擊破袁紹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及曹操擊敗袁紹時,別遣張遼鎮治魯國諸縣。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秣將盡,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數日以來,遼每次行於重圍外時,昌豨都會特別看著我。而且其軍所發矢石越來越稀少,此必是昌豨心內猶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戰。遼希望能挑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使遼為其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武,正欲以德政懷兼四方之眾,所以先依附曹公者皆能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支身上三公山,入昌豨
張遼(百度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