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百度)

    張郃(?-231)字儁乂(亦有記載為「俊乂」,《三國演義》中注其字雋乂)[注],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至征西車騎將軍。諡曰壯侯。

    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將領,魏國的「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之一。

    他先後跟隨韓馥、袁紹。官渡之戰中,張郃率部投降了曹操,為曹操平定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時,正是張郃在街亭擊敗了蜀國大將馬謖,挽狂瀾於既倒。

    陳壽於《三國志》中評價張郃「以巧變為稱」。

    [注]:

    儁(jun):古同「俊」。

    《康熙字典》載:《集韻》同俊。《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正義》勝也。戰勝其師,獲得其雄儁者。 又異也。《左傳·昭十二年》晉伯瑕曰:壺何為焉,其以中儁也。《注》言投壺中,不足為儁異。 又卓特也。《世說》王澄曰:兄似道,而神鋒太儁。 通作雋。

    雋(jun)(juàn):同「儁」。


    音(jun)時同「俊」,音(juàn)時意為「鳥肉肥美,味道好,引申為意味深長:~永(指言語、詩文)。」

    (另,若按此處記載,則《三國演義》中將其字注為雋乂也並非錯誤,而讀音應為「jun」。)

    [編輯本段]簡明歷史傳記

    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張郃(邢國洲飾)張郃是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原是袁紹的河部將,在官渡戰時成為曹操部下,後列為「五子良將」之一。先從韓馥,後韓馥敗,轉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桓,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殘局。魏明帝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迫使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191年],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對抗公孫瓚。後來,公孫瓚被擊敗,張郃功勞很大,升為寧國中郎將。

    [200年],曹袁兩軍對峙於官渡,袁紹派淳于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屯於烏巢。曹操留將守營,親自率兵偷襲烏巢。張郃認為曹操兵精,淳于瓊必敗,應迅速去救援,而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建議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採納了郭圖的建議,張郃勸阻,袁紹不聽,只派輕騎去救烏巢,而派重兵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不能夠攻下。很快,烏巢兵敗,消息傳來,袁軍軍心動搖。郭圖聞訊後大為羞愧,為推卸責任,誣讒張郃不賣力作戰,失敗後還出言不遜。張郃心中害怕,與將軍高覽憤而投奔曹操。曹操聞張郃來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於是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隊,隨軍作戰。由此看出,張郃是個極有謀略並深知軍機的將才,不負「巧變」之名。

    [204年],張郃隨曹操攻克鄴城,大敗袁尚。次年,又隨曹操在南皮消滅袁譚勢力。

    [207年],曹操遠征烏桓,張郃與張遼共為先鋒。戰後,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將軍。後來,張郃又參加了征討管承,征討陳蘭、梅成等人的作戰。

    [211年],馬超、韓遂叛亂,張郃隨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關中軍。繼而,張郃率軍圍攻安定,擊降楊秋。

    [214年],馬超在張魯支持下,捲土重來。張郃跟隨夏侯淵擊敗馬超,並平定了宋建的叛亂。

    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漢中,從散關入,派張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欲遷徙當地百姓到漢中。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軍進至岩渠,被張飛擊敗。這次張郃和張飛相持五十餘日,後來張飛利用有利地形,切斷張郃的前後聯繫,使他孤立無援,終於將其打敗。張郃損失較大,僅帶幾十人逃亡。但《三國演義》中說張飛用醉酒法誘使張郃出戰的



張合(百度)  
銀衣人推薦:  
隨機推薦:  紅樓夢未醒  大唐騰飛之路  重生之狂暴火法  末日崛起  道界天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三國之天龍大帝"
360搜"三國之天龍大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