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軍的固有傳統,人多勢眾卻裝備簡陋魚龍混雜。
這一批青州黃巾,陸陸續續穿過冀青兩州的邊境,人員幾十萬,綿延數十里,浩浩蕩蕩如過境蝗蟲一樣令人聞風喪膽。
在整支隊伍的最前方,一名身形高大,體格健壯的漢子騎著高頭大馬,精神煥發。
他的頭上同樣戴著黃巾,但身上的氣勢卻不是普通黃巾能夠相比的,如今正是五六月份,氣候逐漸炎熱,這名漢子穿著一身短裝,露出精悍的肌肉,整個人看上去異常彪悍。
周圍的部將投向漢子的眼神總是帶著一絲崇拜和狂熱。
這是他們青州黃巾中的第一強者,也是他們的渠帥——管亥!
早在數天前,正在侵略青州各郡的管亥遇到了袁紹派去的許攸。
袁紹的名字管亥自然是聽過的,除了四世三公以外,諸侯討董的盟主之名也是如雷貫耳。
乍聽到袁紹麾下謀士來找自己,管亥還有些摸不著頭腦,直到許攸面見管亥,這才解開了管亥心中的疑惑。
袁紹居然要與他暗中結盟!
袁紹是什麼人,他管亥又是什麼人!
說句不好聽的,他管亥的名字還沒資格被袁紹記住,哪怕管亥麾下有三十幾萬青州黃巾也無濟於事。
賊終究是賊!
如管亥這種反賊,對袁紹這樣的四世三公之後來講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以此增加自己的豐厚履歷。
要說袁紹是來剿滅他的,管亥還深信不疑,但要說袁紹是來和他結盟的,管亥是有一萬個懷疑。
這一點許攸也清楚,所以他把袁紹的印綬給帶了過來。
渤海太守印!
這個印綬的分量讓管亥重視了起來。
袁紹此舉已經足夠說明他的誠意了。
當然,管亥在見到渤海太守印後也不可能腦子發熱把許攸幹掉然後將這印綬占為己有,因為這印綬只有在袁紹身上才能有用,畢竟袁紹是朝廷欽點的渤海太守,而他管亥只不過是一個反賊而已。
甚至管亥要是敢強占渤海太守印,下一步就要接受袁紹的滔天怒火了。
管亥能夠寇略青州多年,自然不是傻子。
袁紹都已經這樣有誠意了,他一個泥腿子反賊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最後,在許攸的起草下,袁紹與管亥簽訂了同盟之約,末尾印上了袁紹的渤海太守印,而管亥則是印上了自己帶血的指印。
至此,袁紹與管亥之間的同盟算是成立了。
在結盟之際,許攸把袁紹這次需要管亥去做的事情說了一遍,同時也把事後管亥可以得到的好處也一一列舉。
說實話,在管亥看來,袁紹要讓他做的事情和給與的好處幾乎不成正比。
不是好處太少,而是太豐厚了!
與好處相比,青州黃巾要做的事情簡直跟玩一樣。
當管亥再三向許攸確認是不是只需要擊潰冀州軍在渤海遷運百姓的隊伍時,許攸連連肯定。
如此,管亥才心中暗喜。
在青州境內橫行無忌的管亥多少是有些瞧不起那些官軍的。
他在青州境內攻城略地的時候,一些城池的官軍基本是聞風而逃,就算偶爾有幾個抵抗的,在黃巾大軍面前也如怒濤浮萍一樣被瞬間撕碎。
冀州軍在管亥看來與青州的官軍也沒有太多區別。
如今的官軍,都不行!
相比於這次的任務,管亥對袁紹提出的交換條件簡直太喜歡了。
根據袁紹所說,他一旦把冀州軍的隊伍擊潰,那就把渤海南部的陽信重合兩地交給管亥打理。
這兩地雖然與青州相近,但有數條水系穿過兩縣,這才是最重要的!
有水系穿過,說明這兩個地方適合耕作,而耕作對農民出身的黃巾來講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了。
管亥之所以寇略青州各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像黑山張燕那樣的一塊固有聚居地。
他和麾下的曲部想要生存下去,必須有足夠的物資支撐,而沒有固定根據地的青州黃巾根本沒有能力做到自給自足。
第一百一十章 一千玄武,可當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