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三天前。
千童縣只是渤海南面的一個小縣,正常情況下人口不會超過一萬。
但千童縣地處東光、高城、重合、陽信四城中心,對於運送這些城池的百姓有著極為便利的地理位置,所以麴義就將一萬冀州軍駐紮在了千童縣外。
這些日子裡,麴義其實是有些不高興的,因為潘鳳派他到這裡來真的只是運送百姓而已。
這種活計,在麴義看來隨便找個小將過來就行,哪裡需要自己親自出馬!
可現在的潘鳳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麴義可以用鼻子硬懟的潘鳳了,冀州軍中從上到下,有哪個將領不服潘鳳的?
便是麴義自己現在也是發自內心地尊敬潘鳳,否則潘鳳讓他來轉移百姓,他哪會這麼乖乖聽話?
當然,聽話歸聽話,心裡的情緒要有還是得有。
護送百姓遷往清河國已經被潘鳳安排的明明白白,根本不需要麴義出多少力,所以正常情況下麴義都會在千童縣內或是鑽研兵書,或是精煉武藝。
麴義的這些還都是從潘鳳身上學來的。
潘鳳的武藝在冀州無人能敵,但熟知潘鳳的人都清楚,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風吹雨打,只要潘鳳沒有急事,他都會在每天早上起來的時候精煉一番自己的武藝,然後再看一些兵書。
以潘鳳如此能力尚且不離兵書和武藝,他麴義又有什麼資格懈怠呢?
他可沒有忘記,潘鳳當日在潘府堂中的那番話。
麴義自己也知道,想要得到潘鳳的重視,必須要拿出自己的本事,所以在訓練新兵的時候麴義從來不敢鬆懈自己,常常以身作則,讓那些新兵蛋子在面對高強度的訓練時也無話可說。
麴義還學著潘鳳將研讀兵書和精煉武藝的習慣傳了下來,現在閒來無事,也只有這些能夠讓他轉移注意力了。
這天,麴義如往常一樣在府中研讀兵書,突然麾下親衛來報說府外有哨騎前來報信。
聽到這個麴義直接丟下兵書跑了出去。
哨騎傳來的消息可不是遷徙百姓那些瑣事,那必然是有情況出現了才會引得哨騎前來。
堂中,哨騎被親衛帶了進來。
「可是有流民在作亂?」麴義隨口問道。
哨騎搖搖頭回道:「將軍,您派往重合、信陽地界的哨騎傳訊過來,說渤海與青州交界處出現了大量黃巾的身影,初步估計是青州方面的黃巾,目前正在往重合、信陽方向進兵。」
青州黃巾?
麴義一愣,他派哨騎去冀州邊境也只是為了防止那些湧來的流民聚眾鬧事,一旦發現情況哨騎可以第一時間來報,可結果哨騎說發現了黃巾軍!
青州黃巾到渤海這邊來做什麼?難道一個青州還不夠他們禍害的?
「重合與信陽那邊的百姓遷徙工作如何了?」
「回將軍,重合、信陽的百姓基本已經遷走,只有少數不願離開的百姓依舊在兩縣範圍內活動。」
麴義點點頭。
潘鳳之前就說了,百姓願意走就走,不願意走就留,他們不是董卓,沒必要強行拉著百姓遷徙,再說了,開出的條件已經夠好了,這樣都不願意走要麼是待價而沽,還麼是故土情深。
不管哪一種都沒必要去強行遷走他們。
麴義的遷徙工作事嚴格遵照潘鳳的意思去做的,所以這兩縣內依舊有部分百姓,但人數已經很少了。
如今青州黃巾有北上渤海的趨勢,那兩縣的百姓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傳令下去,遷徙工作暫緩,各部兵馬即刻回到千童縣集合,整軍備戰!」
「對了,把青州黃巾出現的消息傳給潘將軍。」
麴義的命令下去後,他也不在千童縣內待了,穿好衣甲直奔城外大營。
......
樂陵以北,重合以東的冀青兩州交界處,一群密密麻麻,形似流民,卻頭戴黃巾,手持各種簡陋棍棒的人群浩浩蕩蕩往渤海境內進發。
從這群人的裝束和出現地點,不難猜出他們就是從青州那邊轉戰過來的青州黃巾了。
青州黃巾秉持著黃
第一百一十章 一千玄武,可當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