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三國之最風流 > 65 安之若素使人奇

65 安之若素使人奇

    補上十號的一更。

    ——

    荀攸問起李鵠之事,荀貞不瞞他,將事情之真相全盤告之。

    荀攸聽完,說道:「沒有想到我離郡不過月余,郡中竟然發生了這麼多的事。君侯待李驤素厚,而李驤卻叛君侯,可嗟可嘆!君侯,今李驤死,不知軍中動態如何?」

    從獲知李驤被趙然收買到現在,已經過去了挺長一段時間,李驤也已經死了,但提起李驤,荀貞卻仍是有別種滋味在心頭。

    他說道:「我對李驤施以厚望,對他極有期冀,他最終卻負我投趙,使我不得不殺之,每思及此,吾心甚痛。……他雖負我,我不負他,他死後,我隱瞞了他負我之事,對義從軍中諸人說:他是因為不肯叛我而被李鵠遣人刺死的。義從軍中皆甚憤慨,對李鵠、趙家皆痛恨之。」

    「這樣也好。李驤生行負義之惡事,而死留盡忠之美名,君侯確實不負他!……李鵠呢?李鵠乃魏郡之丞、趙家走狗,他今死獄中,郡中有何議論?」

    「我叫君昌等人密切關注郡中,郡中有疑李鵠之死因的,但因李鵠素來阿附趙家,在郡中士林里向無好名,因此為之拍手稱快的郡人占了多數。我又叫陳儀寫了檄文一篇,傳去各縣,令張貼縣寺外,檄文中盡書李鵠過往之惡事、罪行,郡中風議本就貶惡李鵠,又有此一篇檄文出,料來郡人中就算仍有疑李鵠死因的,也翻不起什麼風浪了。」

    荀攸點了點頭,說道:「陳儀的那篇檄文我在入郡府前看到了,確實寫得不錯。」

    政治鬥爭里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即輿論。輿論就是道義,誰能把持輿論,誰就能占據道義的制高點。道義這個東西說來很玄虛,看不見、摸不著,可它卻又是實打實地存在的。比如兵家講「師出有名」,這個「名」就是道義了,一支「師出無名」的部隊,鬥志必然低落,而如果師出有名,則鬥志必然就會相對高昂。在兵事上如此,在政治上也是如此。

    李鵠本來就名聲不好,又有陳儀的這篇檄文出來給他「雪上加霜」,可以說,荀貞現在已經完全把持了郡中在這方面的輿論,因此,就算仍有懷疑李鵠死因的,但在這麼個人人都痛罵李鵠、說他「該死」、無不覺得他下獄與病死實是大快人心的氛圍下,料來定也是不敢發表什麼異議了。

    但是,郡人不敢發表異議是一回事,趙家會有何反應是另外一回事。

    荀攸面帶憂色,說道:「君侯捕殺李鵠,趙然必驚,趙家近日可有異動?」


    「就在你入府前不久,我聞趙然馳出鄴城,帶了不少門客、劍客,去了他家在鄴北的莊園。」

    荀攸呆了一呆,和程嘉一樣,他也瞬時猜出了趙然出城的原因,失笑說道:「年初君侯初入魏郡時,趙然何其氣盛,數次欲辱君侯,而今聞李鵠死在獄中,卻即臨暮出遁,又是何其之倉皇也。」他頓了下,說道,「如此說來,趙然是不足憂了,……只是,萬一他求助於京都?」

    「萬一他求助於京都,……公達,你我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荀攸想了想,確實如此,荀貞雖然現今地位不低了,可資歷尚淺,歷任均在地方,沒有入過朝中,朝中的事情荀貞確實無能為力,也只能坐而靜待了。

    這種生殺操之於別人之手的感覺很不好受,可亦無可奈何。

    談談說說,夜色已至。

    堂外的典韋等人捲起簾幕,幾個婢女魚貫進來,點亮了堂上的燭火。

    隨著婢女們的入來,一陣冷風隨之捲入堂內,把火盆里生的炭火吹得明滅不定。

    荀貞掖了掖棉衣,稍抗寒意,往堂外望去。

    冬季天短,天黑得早,現在的時辰其實還不晚,但堂外院中已是看不清人影了,冥冥暗暗之中,只隱見人影憧憧,那是侍立在廊中、院裡的衛士們。風聲呼呼,從院中樹梢上卷掠而過。

    婢女們先把放置在堂上兩側的青銅燈架上的燭火點亮,繼而放燭火於荀貞、荀攸身前的案上。

    荀攸看見給自己案上點放燭火的婢女肩頭落了一點白,「咦」了一聲,說道:「下雪了麼?」

    這個婢女放下燭台,盈盈下拜,嬌聲答道:「是,剛下,下得不大。」

    這是今冬



  
趙子曰推薦:  天命:從大業十二年開始  即鹿  赤旗  
隨機推薦:  網遊之獨步武俠  九星霸體訣  長生者仙  萬古神帝  超神當鋪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三國之最風流"
360搜"三國之最風流"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