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和武陵相繼告急,荊州將士頻頻出動,連襄陽百姓都已有所耳聞,只是無人有擔憂之色,坊間談論,無不認為將軍府必然能擊敗敵寇,平定叛亂,甚至還有人說這是在為將軍府送戰功。
可惜他們不知道,此刻的王旭已是焦頭爛額!
趙雲馳援漢中,形勢並不樂觀!
本來吳蘭、雷銅等益州將軍也不足為懼。趙雲率領青龍騎士,匯合留守漢中郡府的一萬精悍步卒後,出兵定軍山一帶相拒,連戰兩陣皆勝,益州軍士又害怕趙雲,那吳蘭、雷銅更是極為忌憚他,所以局面很快被控制住。
可不過幾天時間,形勢卻陡然逆轉,益州軍士行動變得神出鬼沒,不再正面交鋒,迫使兵力不占優勢的趙雲不得不謹慎以對。
隨後更巧施誘敵之計,於定軍山一險要隘口伏擊,還好趙雲當時有所警惕,只帶了少數精銳前部追擊,待發現不對,果斷恃勇突圍。
後邊的周智反應也快,隨之率部接應,這才免去一場大禍。
敵軍前後行動判若兩支軍隊,趙雲等將驚異,不敢再妄動,小心應對。
隨後,經過多方打探,加上諜影這邊配合幫助,費了好大力氣,犧牲不少細作暗探,才僥倖得知,那並非出自吳蘭、雷銅二將之策,乃是出自其隨行的一個小小後勤掾吏。
早前,此人便多次主動諫言,但雷銅、吳蘭二人並未採納。結果連敗兩陣。
隨後兩人猛然驚覺,戰事結果竟全被那小吏料中。這才虛心請教,從而使得戰局逆轉。其神奇的名聲也很快在兵士間傳開,讓荊州這邊探知。
此人的名字報到襄陽的時候,王旭當場滿臉苦色,好半天都沒有言語。
密報上工工整整寫著那人的簡單資料:「法正,自孝直,據傳本乃司隸扶風郡人,因避司隸亂禍。南奔益州,效力益州刺史府兵曹,為一小吏,此次碰巧作為後勤人員隨軍出征,其餘信息暫未探知!」
這法正可不是一般人,才能卓著,歷史上是蜀漢的股肱之臣。善奇謀、能治政,行軍打仗、出謀劃策一樣都不含糊,被劉備視為左膀右臂,諸葛亮也對其非常欣賞和敬重,每逢遇到難事,常諮詢其意見。史載號稱劉備的謀主。
可惜此人早死,在劉備進位漢中王的第二年,病逝!
死後,劉備痛哭數日,雖然劉備本身就挺愛哭。但接連幾天都流淚,可見還是真的很傷心。隨後追諡為翼侯,同時也是劉備在位時期,蜀漢唯一一位有諡號的臣屬,《三國志》上與龐統並列立傳。
後來關羽死,劉備為雪恨起兵伐吳,連諸葛亮勸誡都不聽,導致陸遜火燒連營,蜀漢主力滅之大半。那時諸葛亮曾慨然感嘆:法孝直若在,則能制止主上不東征;就算東行,有孝直在側,也必不會傾危矣。
若說法正唯一的缺點,那就是有仇必報,公報私仇也不在話下。但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倒是個性情中人,有仇報仇,有恩報恩!至少他能顧全大局,把握時事,與群臣關係都不錯,也能與不同意見的人和睦相處,溝通協調,總的來說,是良臣。
此等人物,王旭自然記憶深刻,得知漢中戰局始末,已是手拿密報,苦笑著喋喋自語:「碰巧,碰巧,為什麼要碰巧隨軍出征?」
隨行的沮授、徐庶、陳登不明所以,頓時面面相覷。
「哎!這天下俊傑太多,也不是什麼好事!雖然只是一個小吏,卻也壞我大局!」王旭嘆息一聲,隨之將密報遞給了沮授等人查看。
三人看過,同樣非常驚訝,沮授憂慮道:「主公,看來這法正非同尋常,當有經天緯地之才,漢中戰局絕不容樂觀,趙、周二位將軍雖是良將,但以目前來看,未必能勝之!」
王旭眉頭都皺到了一起,說道:「我也如此認為,還望諸公想個對策,為我分憂!」
就在兩人說話這會兒,徐庶卻依舊拿著密報仔細端詳,甚至突然自言自語:「不對、不對!有問題,一定有問題,這不太合理!」
「嗯?」王旭、沮授和陳登同時疑惑望去。
王旭問道:「元直,有何不對?你懷疑戰報有假?」
「不是!」徐庶抬起了頭來。
「那是哪裡不對?」王旭更加迷惑了。
「是益州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