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士族,即世代為官之家族。筆神閣 www.bishenge。com一個家族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那麼這個家族就是士族。
在東漢末年,普通人想做官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因為,要做官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士人,第二,必須通曉經學,第三,必須被舉為孝廉。孝廉,即孝子廉士,必須道德品質優秀,此為「德」的要求;通曉經學,即熟悉儒家學說,此為「才」的要求;必須是士人,這便是身份的要求。
士人,即「士」,在春秋戰國時代,貴族分共為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士。士為最低一級的貴族。到了秦漢,士成為平民的最高一個等級。平民有四個等級,即士、農、工、商;商民經商,工人做工,農民務農,士人讀書。士便是以讀書為職業的人,用現在的話來講,便是腦力勞動者或勞心者。
勞心者制人,勞力者張制於人,因此士農工商四個等級,士的地位是最高的;而一個人的身份首先須為士,而且要學識淵博,品行高尚,方才有做官的資格。一個人若是通過讀書而做了官,那麼他也必定培養自己的子孫也做官;如此一來,讀書做官也就成了一個家族的職業,這便是士族的由來。
東漢末年,共有三根支柱支撐著搖搖欲墜的帝國大廈,即外戚、宦官與士族。不過,與外戚和宦官這兩股勢力相比,士族卻有著三個較為明顯的特殊之處。
其一,士族壟斷仕途。士族階層皆是詩書傳家,這在當時便壟斷了知識,他們通過壟斷知識而享有做官的專利,因為在那個時代辦私學困難重重,實屬不易,不是誰都可以讀書,誰都讀得起書,讀得懂書的,只有那些詩書傳家的人才讀的了,於是這些人家便世世代代都有人做官,這就將相當一部分做官的名額壟斷起來。
此後,他們便通過各種特權更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比如,當時入朝為官之人便具有一項特權,叫做推薦權,可以推薦一定數額的人來做官;如此一來,那些個大士族自然首先推薦自己的親族子弟為官,然後他們還會推薦出身低微但卻品德才學出色的寒族子弟;因此,這些寒族子弟便與那些大士族之間形成一種非血緣的家族關係。他們在政治上是君臣關係,在情感上是父子關係。這些寒族子弟入仕之後,他們當然也具有推薦權;這些人會感念其主恩德,自然會分出一部分名額來回饋主家……
除此之外,各個大士族之間還會交換推薦雙方子弟,通過各種手段達到擴展勢力的目的,如同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其二,控制輿論。士族由於詩書傳家而做官的,屬於知識階層,因此便具有話語權。而且由於他們本來就有知識、有文化,因此他們便成了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思想界的領袖人物;如此一來,這些個大士族周圍便會聚集一大批的太學生與名士,號召力非同一般。
其三,成為豪強。因為士族有權有勢,因而這些個士族便在當地成為一方豪強。這樣的豪強便叫做士家大族,也叫衣冠望族、名門望族、勢族、世族等,這些稱謂都是代指士族;至於那些沒有權勢、名望與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寒族、寒門。
士族壟斷了仕途,這便占領了上層建築;控制了輿論,這便掌握了意識形態;士族有權有勢,成為了豪強,這便把握了經濟基礎。到了東漢末年,帝國的經濟基礎、意識形態、上層建築已經全都掌握在了士族手上;按常理而言,這個階層應當順理成章地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然而奇怪的是,士族階級並沒有在東漢末年馬上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
原因很簡單,因為門閥遇到了軍閥。
門閥,即士族,士族也成為門閥士族階級;保護士族階級的制度又叫做士族制度,這便是之後魏晉南北朝的制度。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分歸晉,實質上是整個國家的最高統治權最終歸於了士族地主階級。
門閥和軍閥雖然都成為「閥」,但此閥非彼閥。
門閥為閥靠的是聲望地位,而軍閥靠的則是武裝力量。如果是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對地方有統治能力,這個時候門閥自然強過軍閥;但如果是天下大亂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連皇帝都由天子變成了「浪子」,到處流浪,這個時候只能用拳頭說話,管用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