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的實力,要比歷史中袁紹的實力要強。
陶商,卻比歷史上,袁紹的對手曹操要弱不少。
歷史上的曹操,除據有兗徐豫三州,淮南之地,以及半個司州之外,還據有小半個青州。
而現在,陶商手中卻沒有染指青州一郡,司州方面,也僅僅控制了殘破的洛陽一帶。
而且,當時曹操是憑著經營多年的中原實力,跟袁紹抗衡,而陶商卻是靠著跟曹操剛剛搶到手才不到半年的中原,與袁紹一戰。
陶商之弱,也是理所當然。
「袁賊雖然實力強大,軍隊數量看起來有十五萬之多,但其內部卻分為兩派,互相暗中爭鬥,內耗也極大,我軍雖能用於正面決戰之軍,只有四萬之眾,但我們卻團結一致,上下其心,只要拼死一戰,勝算還是很大的。」
陳平一席話,道明了敵我雙方的優務之勢。
他所分析的這番話,陶商自然也再清楚不過。
袁紹麾下英才豪傑雖然多,可惜袁紹在壓制派系內鬥這方面,做的遠遠不夠,使得麾下那些精英,以袁譚和袁尚為首,分為兩派,各懷鬼胎。
派系鬥爭,必然會以己方一派的利益,做為首要之重,反而會置袁紹的大局為不顧,必嚴重削弱袁紹軍的戰鬥力。
陶商這邊就不同了,他的武將謀士的主幹力量,皆是召喚出來的英魂,這些人只效忠於自己,不存在派系之爭。
故他實力雖弱,卻能將五個指頭,輕而易舉的凝成一個拳頭,集中全力打出去。
反觀陶商自己,內部文武卻團結一致,不存在什麼派系之爭,可以說是鐵板一塊。
眼下他麾下兵馬,已達到了七八萬之多,數量已相當可觀。
只是他要在淮南一線,留有兵馬防範孫策,又要在南陽一帶分出兵馬,去防範劉表,故能用於正面戰場的兵力,不過四萬之眾。
四萬對十五萬,近四倍的兵力差距,可謂懸殊。
不過,憑著陳平所分析的優勢,陶商倒也有信心以弱勝強。
而近半年以來,中原經過蕭何的打理,已經頗見欣榮,糧草屯集至少也有百萬之斛,有了個堅強的後盾,也給陶商添了不少的信心。
「袁紹不光步兵眾多,麾下還有兩萬精銳的幽并鐵騎,還有顏良和文丑這樣的精通騎戰猛將,這可是一股可怕的力量。」身為騎將,張繡一眼看穿袁紹真正強大之處。
眾將們皆神色微微一變,光一聽到「兩萬騎兵」四個字,就足以讓他們頭皮發麻。
袁紹本來也沒那麼多騎兵,但其在奪取幽并二州後,得到了馬源,再加上收編公孫瓚的騎兵部隊,其騎兵數量才在短時間內,爆增到了兩萬。
陶商雖然一直也把騎兵建設,放在極重要的位置,幾場大戰的勝利,也少不了騎兵部隊在關鍵時刻發揮奇兵作用。
只是,他到底地盤在中原,戰馬的來源有限,這幾年從遼東等地購得,加上從曹操等幾路諸侯手中繳獲,滿打滿算也僅僅只有不到五千騎。
五千騎兵對兩萬騎,同樣是懸殊的差距。
「步兵少於敵人又如何,騎兵少於敵人又如何,再多的兵馬,終歸也還是要人來統領的。」
張儀卻不以為然的一笑,「袁紹以為自己一統河北,實力已無人能敵,以他自傲的性情,必然不把我們放在眼裡,所謂驕兵必敗,只要我們能利用好他對我們的輕視,不斷的削弱他的兵馬數量,待時機成熟,再給他致命一擊,擊敗袁紹這頭巨鱷也沒什麼不可能的。」
陳平點破了袁紹派系之爭的弱點,張儀眼光敏銳,跟著又揭穿了袁紹目空一切的傲慢。
他二人所想,正中陶商下懷,這也是陶商所認為,可以擊敗袁紹的軟肋之處。
兩位謀士的一番自信之言,令眾將緊張的情緒,漸漸緩解開來,一股豪烈狂熱的自信,開始在堂中燃燒起來。
時機已到,陶商奮然起身,目光決然如鐵,豪情萬丈道:「當年我不過一縣令,都能殺出今日局面,如今手握精兵數萬,又有你們這些精英之士輔佐,袁紹雖強,又有何懼,咱們就萬眾一心,跟袁紹這老匹夫決一死戰,讓他站著入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