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的問話其實很不理智,因為荀彧如果明確反對的話,這會直接造成與賈詡之間的矛盾,但是劉琦見一向忠心漢室的荀彧淡定的有些反常,便忍不住出言試探。
但聽得荀彧緩緩拱手說道:「主公,實不相瞞,對於曹公遷都的意圖,是我們三人經過一番商議之後做出的斷定,其中微臣正是考慮了有智謀之士程仲德的建議,才最終篤定曹操一定會遷都,而對於沒有將曹公遷都之事稟於主公,也是微臣與賈相國、龐僕射共同的想法,因為我等知道,主公忠於王室,禮敬天子,如若知道此事,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率軍攻打伊闕關和函谷關,這樣一來,雖然主公會因此而迅速取下洛陽,而迎立天子對主公帶來的巨大不利將會逐漸呈現,主公為了漢室辛苦十餘年,沒有獲得一天迎立天子的好處,反而立刻就會陷入兩難境地,即便是微臣心中,都是不忍為之。」
「可是不管怎樣?你都是漢臣,當年你為了大漢天子而忍辱負重,先是力勸曹操迎立天子,後來又在曹操稱公之時進行阻止,像文若這樣的操行,天下漢臣盡皆敬重,今日又如何會提出這等見死不救的事情來?」劉琦以為荀彧是因為向曹操勸諫遭拒、然後遭受貶謫一事而變得怯懦膽小、奉迎主上起來了,看向他的眼神不由得有些譏諷,說話也有些不客氣起來。
可是沒想到荀彧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不愉之色,淡淡說道:「主公這話實在是對微臣有些偏見,因為微臣所效忠的只是漢室,只是漢家天下,而並非是具體的一王一帝,若果真是像主公所想的那般,恐怕微臣早就該在當初少帝被董卓廢去之時盡臣節了,哪裡還有現在的荀彧?而正要是因為忠於漢室,微臣才會離開袁紹,投奔曹操。並且勸他迎立天子,以為內這樣既可以讓漢室稍安,又能為曹操確立政治優勢,同時還能套住曹操。讓他終生無望稱帝,稍延漢室國祚,這其實也是一舉三得的妙計。」
荀彧嘆了一口氣,又接著說道:「可是沒想到主公竟然異軍突起,以承平自保之荊州而占據南方半壁江山。令漢室復興有望,而曹操卻做出了令人無法理解的舉動,大業完成了沒有一半,他不說繼續保持謙卑,招攬天下人才,以恢復漢室為號召,聯合劉備等人共同對付主公你,卻無法遏制膨脹的私慾,想要稱公,實不相瞞。其實微臣當初並非阻止他稱公,而是在提醒他不應該這麼早就這麼做,更不應該當出頭鳥,試想一下。主公你建立了這麼大的功業都沒有稱公,他如果率先稱公、打破『非劉姓不得稱王稱公』的傳統,不僅為天下野心家開了慣例,將自己的野心暴露無遺,徹底將忠於漢室的文武官員置於對立面。」
荀彧話音剛落,便見一旁一直沉默不語的龐統拱手說道:「文若先生深謀遠慮,實在令人佩服。只不過可惜這個曹操還是無法遏制權力的欲望,或者他也可能得知了先生當初的意圖,所以對於先生阻止他稱公的做法特別敏感,然後就藉故疏遠和貶黜了先生。」
荀彧贊同的點了點頭。然後嘆道:「龐僕射說的何嘗不是?」
接下來又對劉琦躬身說道:「自此之後,微臣心中抑鬱,只想著在戰場上盡忠而死也就是了,可是沒想到卻被主公所俘獲,微臣自然也知道主公是漢室復興的另外一個希望,但是當時經心若死灰。根本再無意於天下事,幸得主公垂憐,饒過一條性命,卻也只是清談學問而已,直到後來曹操稱王,不臣之心昭然若揭,微臣自思正是當初獻計迎立天子而導致天下出現了如此一個國賊,又想到以主公之強,早晚必定會攻破曹氏,屆時臣之家小皆因從於反賊而惹來殺身之禍,特命犬子秘密逃往襄陽。又給舍侄公達寫信,讓他給予幫助。後曹操殺死皇后,鴆殺太子,天下不容,微臣這才決議歸順主公,並幫助主公掃平叛賊,重振漢室。」
劉琦這時候已經漸漸的理解荀彧的做法了,心中的不滿漸漸消失,然後輕輕嘆道:「文若為了漢室做出的這些,本王決不敢忘,文若心憂天下,戮力王室,實在是我輩之楷模,本王之前有所誤解,言語不當之處還請見諒。」
說完之後,劉琦對荀彧深深地施了一個禮,意甚真誠,卻慌得荀彧還禮不迭,連連自責道:「彧遇人不淑,為國賊效勞,如何當得主公如此大禮?主公莫要如此,微臣惶恐之至。請主公相信,微臣雖然愚鈍,卻也深知當今天子無力威服天下,幸得主公以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