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面前立而不跪的俘虜孫權,劉琦就覺得心中激動不已,因為在他面前站著的可不是一般人,這可是後世鼎鼎有名的東吳大帝孫權,被曹操譽為「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英雄人物!
正是這個人物,將江東的基業突破了揚州的界限,吞併了荊州的大部分,交州的全部,其中奪荊州、殺關羽、戰夷陵,將劉備在荊州的勢力徹底拔除,迫使一代梟雄劉備所建立的蜀漢勢力最後只能困守益州之地,令其兩路鉗制中原的計劃最終破產。
除此之外,孫權還平定山越,開發江東和嶺南地區、並發現了夷洲,為歷史做出了不小的貢獻,正是因為這些赫赫功績,他多次被後人吟詩作賦進行讚頌。
而這樣一個「大人物」,竟然被綁縛著推到了自己的面前,他的生死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這樣的感覺真的很奇妙。
「現在的孫權畢竟太年輕,而他的江東勢力也遇到了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的危機,再加上孫權在性格里存在著善於猜忌、刻薄寡恩等性格,而這些又恰恰被我這個穿越者所熟知,再加上他遇到的對手乃是整個三國時代最聰明、最陰險的頂級軍師賈詡,所以最後迎來這樣的命運也只能怨他倒霉了。」
劉琦揮手制止了強迫孫權對自己下跪的劉式,然後問道:「孫權,你殺死親兄,對待寡嫂侄兒刻薄少恩,又猜忌麾下大將,可知罪否?」
孫權哼了一聲,淡淡說道:「成王敗寇,事到如今我還有何話說?士可殺不可辱,速速給我一個痛快吧。」
「呵呵,你要想死那也容易得很,可是你在臨死之際,也不為你會下那些忠勇的將領們考慮考慮嗎?難道你願意他們陪你一道去送死?不得不說,這些可都是天下英才,如若不讓他們建功立業,就這麼死了,恐怕將來在史書上連個名字都留不下,你作為人主,在將死之際難道就不為他們尋找一條生路嗎?再者說了,從私人情誼上來講,這些人都與你有著同生死共患難的感情,他們不是你的好友就是你的兄弟,難道你就這樣忍心讓他們一個個橫死面前?難道你還想讓他們一個個上演當初朱然、潘璋他們的慘劇?」
「我……」孫權見劉琦的話針針見血,直指自己內心最脆弱之處,不由的現出了一絲的猶豫,暗暗嘆了一口氣。他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人,對於自己有所猜忌的人往往是痛下殺手,毫不留情,而對於自己所信任的人,則是極盡寬容和真誠,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得到麾下眾文武的死力效忠。
雖然他很痛恨劉琦,但不可否認的的是,此人剛才說的話確實有道理,既然麾下那些眾文武都是自己的兄弟和朋友,自己就有責任為他們的未來尋找一條出路,最起碼,自己也應該讓他們在史書上留個名字,這才不負他們的才名,也不枉他們追隨了自己一場。
可是即便承認對方的話有道理,孫權卻打心底里反感面前這個可恨的劉琦,如若不是他的大軍對江東造成的巨大壓力,自己也不會為了守住江東而選擇刺殺兄長奪權這麼一條不歸之路的,甚至就算是走錯了這一步,只要是沒有面前這個可惡之徒的大兵壓境和無恥的陰謀詭計,自己也一樣可以率領江東群雄,輕鬆自如的守住父兄傳下來的基業,他甚至都敢保證,只要給自己幾年休養生息的時間,一定可以令整個江東地區安如磐石。消除一切內憂,然後舉江東之眾爭衡天下,稱公做王都是意料之中的事,甚至就算是登基為帝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可惜,劉琦小兒的不斷征戰最終使自己喪失了這樣的機會,雄圖偉業終成泡影,這可讓他熱衷權力、野心勃勃的孫權如何心甘?
所以,生平果敢決然的孫權在人生第一次猶豫了起來,一方面是為自己麾下那些親如兄弟的文武們感到可惜,覺得他們不應該就這樣隨自己去死,另一方面卻極度不情願讓他們效力於自己的死敵劉琦。
而就在這時,劉琦又對孫權發起了情感攻勢:「孫仲謀,我知道你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這不是諷刺於你,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嘆,我知道如果不是乘著你剛剛即位、局勢不穩之際發動進攻,以後待得你穩定了江東局勢之後,再想對付你那是千難萬難,在這天下群雄之中,我生平最佩服的,除了曹操和劉備,就是你了。不過有句話說的好,時也,命也,勢也,不是本將自誇,這也虧得我荊州出了本將父子,否則的話,我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