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黃蓋之後,周瑜不由得苦笑不已,對於其臨走之際說的劉琦會重用自己的事情,他根本就沒往心裡去,畢竟對方麾下名士不少,而且很多都是一開始就投奔到他名下的,比如徐庶、龐統、賈詡等人,這些任務都是年輕俊傑,為劉琦立下了大功,即便是新崛起的這個小將陸遜都不比自己遜色多少,這些人不僅有才能,而且對劉琦忠心耿耿,哪裡會像自己這樣的人,追隨著孫氏兩代人,又從骨子裡對孫氏兄弟忠心耿耿,如果讓自己獨掌大權的話,難道他就不擔心自己會心存異志?
而自己的才能主要擅長戰略規劃,掌控大局,如果不是一方統帥,就與普通將領沒什麼區別。
更何況自己早已心存死志,萬念俱灰,根本就不會再去想什麼建功立業的事情了。
其實周瑜並不是現在才產生這樣的想法的,他在判斷出江東勢力滅亡之後,心中已經做好了舉眾投降的打算,但他還是決定在投降之後就自殺身亡,隨著孫策一起到地下再去征戰天下,待得後來證實孫權殺了孫策之後,更是萬念俱灰,這種想法就更加堅定了。
他只等著將宛陵城投降給劉琦、保住一城軍民之後,便一死了之。
之後周瑜便吩咐下去,所有守城軍士全都從城頭上撤回,眾將官集結所部兵馬,準備在第二天午時正,出城投降。
對於周瑜的這一決定,所有人的心中都沒有反對,因為他們早就知道,如今的宛陵城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根本沒有保住的可能,投降是唯一的出路,如若不是顧忌周瑜軍法太嚴,早就有人向他建議投降了。
如今周瑜頒布了投降的命令,大家的心中都是無比輕鬆,不僅僅是因為自己保住了一命,也是因為宛陵城內的數萬百姓終於躲過了一次戰火,從此之後,整個江東地區都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再遭遇戰爭了,這對於持續了近十年苦戰的江東百姓來說,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第二天午時正了,周瑜率隊走在最前面,命令親兵舉起白旗,打開城門,然後緩緩出城,來到護城河外的劉琦馬前,舉行投降儀式。
這一次周瑜的投降和以往的任何投降者都不一樣,他並沒有袒背、綁縛自身,而只是脫去了甲冑,身著文士服,背著雙手,緩緩走到劉琦馬前,然後抱拳說道:「下邦罪臣,不識將軍天威,妄自冒犯,還請將軍見諒。」
劉琦見周瑜終於肯歸順自己了,不由得心中大喜,連忙扶起對方,笑著說道:「久仰周公瑾性度恢廓,雅量有致,實乃千古奇才,我更聽聞公瑾善音律,坊間有言,『曲有誤,周郎顧,』本將更是為此賦詩一首,詩曰: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呵呵,公瑾**倜儻,今日能得一見,實乃幸事。」
說完之後,劉琦親熱地拉著周瑜的手,然後正色說道:「周瑜聽令,我欲拜你為安北將軍,領南陽太守,後軍師,令你率宛陵舊部並南陽之眾,以呂蒙將軍為副,防禦南陽的劉備和許昌的曹操,不知將軍可願從吾所願?」
「啊?什麼?」聽到劉琦的話,周瑜不由得呆住了,因為他從來沒想到,劉琦竟然一上來就就給他如此高位,作為一方統帥也就罷了,還給自己一個安北將軍的名號,據他了解,在劉琦軍中,也就只有安東將軍、揚州刺史徐庶和安南將軍、交州刺史裴潛有這樣的待遇,他如今的地位甚至還在正紅的發紫的陸遜之上,這如何不讓他的心中有一絲的感動?
「呵呵,我素知公瑾忠良賢德,能夠與你共同開創不世功業,乃本將之幸,更是我大漢之幸,我知道公瑾自出仕以來,算無遺策,料事如神,你今日之敗,並非是自身才力不足,實乃未得明主之故。」
劉琦看了看想要張口說什麼的周瑜,笑著說道:「本將知道公瑾想要說什麼,其實孫伯符與孫仲謀兄弟也算是了不起的英主了,尤其是孫伯符,對公瑾可以說是親如手足,更兼言聽計從,公瑾所受之寵信,可以說是古往今來極為少見,其實這一點我也不反對,只是伯符作為一方之主,以萬乘之尊,親冒矢石,奮勇當先,雖然能夠鼓舞士氣,卻也使自己至於危險的境地,這一點本將看得清楚,孫仲謀也看得清楚,就連張子綱也清清楚楚,否則的話,本將當初如何能夠連續兩次偷襲得逞?孫仲謀又如何能有機會將他刺殺?」
第一百八十章 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