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二月,春暖花開。讀字閣 www.duzige.com
幽州廣陽郡。
公孫瓚率領一萬幽州精銳、鮮卑、烏桓騎兵,鮮衣怒馬,意氣風發。
歷史上,公孫瓚與劉虞矛盾很深。
這種矛盾的根源,其實在於公孫瓚與劉虞施政方式不同。
對外,公孫瓚強硬,劉虞懷柔。
對內,公孫瓚橫徵暴斂,劉虞安撫百姓。
看上去似乎公孫瓚為人十分殘暴,像一個沒有腦子的莽夫?
實際上公孫瓚不僅讀過書,學識水平還相當不錯,早年拜師大儒盧植,後來拜師光祿勛劉寬,被舉為孝廉。
要是在宋明清時期,孝廉基本上就已經相當於進士身份,屬於高級士人的行列。
所以公孫瓚絕不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武夫,而是一個有文化的人。
那他為什麼後來會變得如此殘暴呢?
原因就在於公孫瓚非常厭惡鮮卑人與烏桓人,所以拿他們當上升階梯,只要有機會遇上就往死里揍,以此來升官。
鮮卑就不用多說,公孫瓚能當上涿縣縣令,就是早年對鮮卑作戰英勇,因功被授為涿縣令。
至於烏桓。
別看烏桓依附於漢朝,並且經常為漢朝作戰,但實際上這群人就是有奶便娘,並沒有忠不忠心一說。
當時烏桓約有三四十萬人,分布於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六郡塞外駐牧,由於漢朝經常讓他們打工,並且拖欠工資,導致烏桓人也時而叛亂。
《後漢書·公孫瓚傳》記載,鮮卑烏桓經常犯邊作亂,「瓚職統戎馬,連接邊寇,每聞有警,瓚輒厲色憤怒,如赴仇敵,望塵奔逐,或繼之以夜戰。虜識瓚聲,憚其勇,莫敢抗犯。」
意思是每次巡視邊界的時候,發現鮮卑和烏桓作亂,公孫瓚都極為憤怒,如同看到了仇人,望到敵人的蹤跡就衝殺過去,有時還繼之以夜戰,敵寇知道他的名聲,害怕他的勇猛,無人敢和他對抗。
由此可見,公孫瓚對於異族的態度其實非常不好。
畢竟他作為幽州人,時常能夠感覺到鮮卑入侵,烏桓叛亂的情況,肯定對此十分不滿。
對內殘暴。
是後來公孫瓚殺死劉虞之後,權勢愈發壯大,在冀州打得袁紹潰不成軍,幾乎占領了半個冀州和整個青州。
因為腹背受敵,四處作戰,軍費開支極大,公孫瓚不得不劫掠百姓,侵擾地方,以補充軍費。
從這兩點上來看,公孫瓚與劉虞,完全是政見不合,不存在任何私仇一說。
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
至少對於現在的公孫瓚來說,不管是對烏桓鮮卑的仇恨,還是對地方百姓,都沒有那麼大的戾氣,與劉虞也沒有任何交集。
為什麼?
因為烏桓叛亂,是張純張舉之後的事情。
包括後來公孫瓚仇視烏桓,也是因為張純張舉忽悠了烏桓跟他們一起叛亂,公孫瓚被烏桓打得大敗,所以深恨烏桓反覆無常。
至於對百姓殘暴。
如今可不是後來跟袁紹交戰的時候,而是漢靈帝當政的時期,由於陳暮獻策,導致天下穩定,國內暫時處於和平年代。
公孫瓚除非腦子壞了,想要造反叛亂,不然有九條命都不敢去劫掠百姓。
更何況現在的公孫瓚有錢。
當年檀石槐統一鮮卑,西、中、東三部鮮卑人口加起來數百萬,縱橫一時,即便是漢朝與他作戰,也是死傷慘重。
而檀石槐一死,鮮卑再次分裂,再也沒有統一。
幽州北部,便是鮮卑分裂之後的東鮮卑部落聚集區,人口七八十餘萬。其中東鮮卑部內部又分為三部,是為段部、宇文部、慕容部。
這三部的人口,幾乎相當於一個郡,養的牛羊無數,消費水平也不低。
公孫瓚與劉備張世平蘇雙,以及他的結拜兄弟劉緯台李移子樂何當等人一起合夥,靠著販賣烈酒起家,結交東鮮卑三部,經過兩年發展,身家數億,完全不缺錢。
所以劫掠百姓,更是無
第三章 漢末群雄之白馬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