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馬能夠拉動二十噸的火車嗎?答案是可以!
近代就有一種馬匹做到了這點,那就是鐵嶺挽馬!在近代這種馬越來越稀少,截止2o13年,鐵嶺挽馬只剩下二三十匹,瀕臨滅絕。
在這個時代,其實這種馬也還沒有被現,或者說還沒有被培育出來。
不過花費三十萬聲望點,卻是可以在系統裡面直接購買一匹。以李煜目前的聲望值上限,相當於每兩天能購買五匹這樣的挽馬。
一個月積累下來,就可以攢下大概八十匹左右。不過李煜沒辦法把全部聲望點,都用來購買一種東西,所以這幾年積攢下來,也就那麼五百多匹,好在已經開始人工繁殖。這個聲望系統可以說最人性化的地方,就是沒有把這些挽馬都給閹割了。
經過幾年的繁衍,這種鐵嶺挽馬的數量已經高達七百多匹,而且總數還在進一步提升之中。至於為什麼李煜要購買這種馬匹,自然是用來拉火車啊!
早在幾年前開始,李煜就開始針對先秦時代的鐵路,給林銘布置了功課。先秦時代其實華夏就有使用鐵路,利用馬匹牽引大宗的物資,不僅節省時間,還最大限度的避免損耗。
大秦軍隊,就是利用這種鐵路,從關中一路殺到關東,從燕國殺到了楚國最南部。
不過用畜力到底還有許多麻煩,這種鐵嶺挽馬的餵養和管理就比一般的馬匹麻煩得多。在現代每年每匹馬就要消耗上萬元,成本而言遠蒸汽火車或者電力火車,不過在蒸汽機還沒有完善之前,作為一個過度產品卻是不錯的選擇。
去年三月,武夷山工業區第一批工字鋼成功研,兩個月後第一次改良成功,消耗下降2o,關鍵是防鏽處理技術也有所提高。做到這點,哪怕它的價格已然遠這個時代的鋼材,李煜也狠下心來,大量採買,並且修建了一條桃源縣通往特區之外的鐵路。
這條鐵路從桃源縣出,最終站是在特區邊境上。為了避免別人惦記上,還專門招募了一批鐵道警察看守。不過真正到了戰爭時期,誰有能預防到敵人對鐵路的破壞。
想當年百團大戰的時候,還有那所謂的敵後武工隊,不都是專幹這種事情的……在當時的大環境下,也不能說這是一件錯事。
缺乏了後方的補給,前線的劣勢得到了緩解,我國甚至開始具備反擊的實力也是事實。不過想到這樣的事情,出現在自己身上,李煜就覺得無比的蛋疼!
今年三月份,第三次工字鋼工藝改良完成,防鏽技術進一步提升,產量獲得提升,價格又被壓縮了4o左右。到了這個程度,工字鋼的批量生產,已經可以拉上議程。
這條鐵路從去年開始修建,到了今年五月份前後才正式完工,也就是兩三天前的事情。由於大家的注意力,都被涇縣那邊的事情吸引了過去,所以鐵路的完工就被忽略了。
第一批木質車廂在今年開春就開始進行製作,已經製作出了十多個運兵車廂,還有二十多個運輸車廂。當然不可能一口氣都套上,考慮到裝備就有五十斤重,人大概也有一百五十斤上下,於是按照平均每人二百三十斤換算。
在考慮到車廂重量的情況下,每次只能裝載一百個全副武裝的士卒前進。
為了保證挽馬的體力,所以每個車廂由兩匹挽馬拖拉,而且每五十里左右設立中轉站,更換一次馬匹。為此李煜可是準備了四百多批挽馬,來滿足運輸的需要。
本來,這是以全面開戰,特區軍隊迅奔赴前線這個概念,來制定出來的運輸構想。沒想到的是,鐵路才剛剛建設完畢,就有了實驗的機會!
樅陽,在後世已經是縣級單位,但在東漢還只是一個村落級別的存在。這個村落就在長江的那邊,距離陵陽縣並不遠。兩地相隔15o里左右,若是全軍全前進,當天就能抵達。不過若是從桃源縣出,則稍微遠一些,需要24o里左右,不過也差不多是當天即到。
這些年,樅陽由於靠近長江邊上,而且靠近特區,是故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貨物中轉站。很多運往北方的貨物,都會從這裡轉移到長江對岸,然後再進行北上。
長期的中轉,使得這裡的百姓最先離開田地,開始在渡口進行搬運,賺取薪水。比起打漁這種收入不穩定的生計,幫忙搬運貨物更保值,關鍵是安全而且收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