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之前說的一樣,或許如今的嚴紹看上去十分強大,四萬餘兵馬幾乎已經相當於酸棗會盟時聯軍五分之一的兵力了,即便是當今天下能有如此多兵馬的諸侯也絕對不多,只有那些獨自統領一州的差不多才能有這麼多的兵力。
可是明眼人都很清楚,嚴紹不過是外強中乾罷了,四萬兵馬裡面能稱得上精兵的並不是很多。尤其是那些原來的黃巾兵,更是只能打順風仗,還需要一些時間加以操練,才能算是真的成為一支可用之軍。
偏偏現在嚴紹並沒有這個時間…
嚴紹現在的優勢就是少部分的精銳,再加上帳下那許多勇猛善戰的將領,但是指望他們全都是萬人敵,畢竟是不太現實的…
&照我原來的計劃,是先攻下了平原以後,便開始休養生息,等過個一兩年的時間,看清楚了時局變化以後再說,卻不想這袁紹居然先一步派人來占了平原,實在是令人惱火…」
&公不必動怒…」董昭連忙勸道。「那袁紹本來就是我等的目標之一,會這麼做也不奇怪,不過袁紹此人優柔寡斷,而且極好面子,只需要派遣一個使節前去痛斥一番,說不定可以讓袁紹撤兵…」
&怕沒那麼容易…」程昱搖了搖頭,否決了董昭的話。「袁紹此人固然優柔寡斷,而且對世家風度看的很重,他帳下的幾個謀士卻都不是等閒之輩,這次的計策恐怕也是出自他們之手,想要讓袁紹就這麼輕易的撤併恐怕並不容易,主公還是應該先早做準備…」
其實程昱說的很正確,這次的提議就是袁紹的謀士提出來的。
而且…
正是因為清楚嚴紹現如今的情況,他們才會提出這樣的主意來…
就如之前說過的一樣,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來嚴紹乃是外強中乾。袁紹的幾個謀士當然也能看的出來這一點,不然也不至於會推薦袁譚來青州。
袁紹才多大?袁譚又能多大?
嚴紹成名也算有些年頭了,不敢說戰功赫赫,也絕對不是一個剛成年沒多久的青年能對付的——————哪怕這個人是袁紹的兒子。
中國從來都不是一個崇尚血統論的國家,即便是有人對自己家族的榮耀之類的有所看重,也是因為整個家族,而不是覺得自家的血統要比別人來的強。真正能讓這些人比其他人強的,還是家族內的教育還有日常的一種氛圍乃至傳承,這才是最要緊的地方。
辛評跟郭圖這樣的智謀之士,當然不會因為袁譚是袁紹的兒子,就覺得他要比嚴紹強的多,更不用提兩個人都很清楚袁譚的缺點究竟有多少。
其實袁譚在青年一輩里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可惜跟嚴紹相比差距卻稍微遠了那麼一點。辛評跟郭圖再沒腦子也不會讓袁譚硬懟嚴紹,而是看穿嚴紹外強中乾的形象,才會慫恿袁譚過來。
如此一來別的不說,至少袁譚可以占據住平原,而後便可以圖謀來日。
至於會否因此招惹來嚴紹這麼一個對手…
嚴紹確實厲害,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嚴紹也是一樣的,就憑青州現如今的狀況,沒有一些時日來休養生息,根本就無法對冀州造成太大的威脅,單是一個軍糧的問題已經足夠嚴紹頭疼許久了。
就算嚴紹決定跟袁紹撕破臉皮,只要堅壁清野,久攻不下嚴紹也會因為糧草的問題而退去,那樣平原便等於是袁譚的斬獲,在袁紹面前也能有所交代,等到袁紹解決了公孫瓚這個大敵。一切也就好說了。
說實在的,袁紹帳下的謀士們對公孫瓚還真不是特別的擔心,不過是一個很能打仗的匹夫罷了。但是再能打仗,說到底也不過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匹夫,公孫瓚為人暴虐的可以,在幽州並不得人心。
最要緊的是幽州牧劉虞對他也非常的不滿,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矛盾,如今袁紹跟公孫瓚之間的戰爭並不是冀州跟幽州之間的,而是冀州跟公孫瓚單方面的而已。
前陣子袁紹便憑著帳下的將領麴義,成功的在界橋擊敗進犯的公孫瓚,已經徹底守住了冀州。辛評等人相信在過一些時日,想要徹底擊潰公孫瓚並不是個難事,真正為難的反倒是劉虞的問題。
作為幽州牧,劉虞的名聲高重,若是想兼併幽州就不能不越過這個坎,而且袁紹本身對劉虞也很有好感,甚至有將劉虞奉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