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井徑關張泉一行就被破落的井徑關驚呆了,好歹也是太行三關,肩負冀並要道,戰略位置及其重要,竟然破敗如斯,這韓馥也太沒一點戰略眼光了吧,如此看來,丟失冀州一點也不冤。
與袁譚一戰,主要都是武將單挑,沒甚大戰。井徑關重大,張泉即刻命眾將組織搶修加築城寨,經過連夜奮戰加固,井徑關城寨已經基本成型,雖然還沒有壺關之險要,但也是頗具規模,除了身後背靠太行山脈,整個關城呈一扇半徑兩里許的半圓形。
井徑關牆,高三丈,厚五丈,沿著外圍深挖的壕溝而築,上面碉樓、護牆一應齊備。設關門三座,其後還有寨牆兩重。
最內側的內城是重兵駐紮的大營,總兵力兩萬三千餘人,分別有晉陽的一萬主力步卒,沾縣的三千守軍、張泉精心打造,每戰必先的一萬騎兵。
漢朝軍制軍階可分為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北軍五校相當於中央軍,南軍五尉相當於中央警備部)-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將軍(如武威將軍,度遼將軍等,一般將軍初度遼之外,戰時即封,戰後即撤。)-四征、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
東漢軍制五人一伍、有伍長,十人一什、有什長,五十人一隊,有隊長,百人一屯,有屯長,二百人一曲,有軍侯,千人一部,有司馬或校尉為正司馬為副。部曲為基本單位,每曲200人,五曲1000人為部,二五制。部上設營編制為5000人,二營為軍。上黨軍也承襲了這種軍制,此次出征帶來的兩營戰兵。每一營都配備整齊,滿編足員。每一個戰兵營都設五部,其中弓弩手兩部兩千人,長槍兵兩部兩千人,還有一部刀盾兵。這些步兵平時都是分開訓練,戰時也可根據需要混合編組,相互配合作戰。
此外上黨軍中弓箭手每人配備一石硬弓一張,配發三十支箭鏃,弓弩手身披輕便皮甲,腰懸環首鋼刀一柄。頭戴布帽,內穿大紅漢軍軍服一領。
長槍兵的配置與弓箭手又有不同,因為是沖在最前面的近戰兵,和弓手裝備又有不同,除了內穿的軍服一樣外,長槍兵每人身披一件重二十來斤的全身熟鐵鱗甲,頭戴生鐵盔,人手一柄丈二長的帶血槽精鐵點鋼長槍,左手小臂挽著一面兩尺寬的牛皮包鐵木盾。腰挎長刀自不必說,整套裝備下來加在一起有四五十斤重。
刀盾兵也穿著與槍兵相同的鐵甲,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長槍,繯首刀握於右手,左手上挽著一面五尺長,三尺寬的包鐵木牌,那面木牌同樣不輕。
光是穿上這樣沉重的裝備,對於普通士兵已經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了,而穿著這些東西作戰,對於一般人來說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張泉從接手上黨以來就特別重視將士的伙食,走的也是精兵路線,吃飯管飽,每天都能沾上葷腥,這些軍士連吃帶練一個個膀大腰圓,比起普通士卒體型大了一圈,壯的一個個就跟個小牛犢。
當今天下間恐怕也只有張泉肯對麾下的士兵如此厚待了,在軍中好吃好喝,上了戰場還配備有保命的精良裝備,所以軍士們平時操練幹活都幹勁十足,上陣拼殺也毫不吝惜性命。
袁譚軍中一派死氣沉沉,井徑關上則是熱鬧朝天,此時張泉大帳之中張泉、長孫晟、朱武、羅通、高長恭、牛皋、龍且、花榮等幾人齊聚大帳,推杯換盞,喝酒助興,順道商議接下來攻伐袁譚的戰略。
花木蘭自從在上艾被張泉強行奪了紅丸就一直不敢在眾人面前露面,更沒可能參加軍議,張泉也樂得高興,吩咐幾個丫鬟好生照料花木蘭起居,便於張泉及時行樂,眾人心知肚明,也不說破。
「花都尉果然厲害,一合斬周通,酣戰河北上將文丑不落下風。」牛皋滿臉黑查查的鬍鬚沾染著些許的酒水,大口大口塞著肉食,還不忘陳贊剛剛加入上黨軍的花榮。
「花都尉弓馬嫻熟,驍勇善戰,恭賀主公再得一員大將。」朱武本就不是一個純粹的文人,武藝也能拿得出手,自是佩服這種武藝了得的將領,忍不住誇讚道。
「顏良文丑陳雄河北,槍法精湛勢大,花都尉能與之纏鬥許久,龍且佩服!」龍且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