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調集,在古代特別繁複,而李王麾下更麻煩,因為早先他就定下從軍者,必須精確到戶,這一來一方面帶給將士們歸屬感,第二方面對統計口人也能清楚精準,但同時兵馬所動,就變得有些複雜。
所以十日時間過去,鄴城的大軍才緩緩開動,朝著虎牢關而去。
十日來,66續續趕到的大將不在少數,其中就有趙雲、項羽等人,他們不是在徐州就是在豫州,兩者相距並不遠。
當然,與李王匯合的只有趙雲,其餘人都是往虎牢關去,畢竟李王稍後便會出兵。
這一天天氣晴朗,冬去春來,春日的陽光最暖人心,李王提領一萬大軍,倚為中軍,開撥出。
前來送行的百姓連綿在大街小巷,只為瞻仰聖武皇帝的尊容,對他們來說,李王可是有再造之恩。
不說經濟這些,光是不強制徵兵一條,就足夠他們感恩戴德,更何況李王定下的從軍福利很高,一人從軍,三人之家便能衣食無憂,半數的賦稅都用在上面,效果可見一斑。
不過這一次很例外,李王並沒有安排天子鑾駕,而是一身銀甲,全然一副大將軍的模樣,更讓人詫異的是,李王的紅月馬上,還有一人。
正是妲姬,李王為她量身打造了一副鎧甲,穿在身上英姿颯爽,還真有三分女將軍的模樣,而翎羽頭盔遮擋了半邊臉,很難分辨是男是女,只不過一些人暗自腹誹,李王和他這麼親密,該不會有龍陽之好吧......
穿過皇城大門,大軍直接通過主道,向城外走去,銀甲錚錚,振大華軍威。
行軍打仗,行軍在前,也是最容易跌落士氣的事情,往往一場大雨,或者道路難行,都會直接影響大軍心情,導致士氣低下,臨敵時無法揮全力。
所以有以逸待勞的說法,但也別忘了,兵貴神更在之前,只要能提前做好預防,鼓舞士氣,奔襲之下將士們甚至會更加凝聚,但各有其理,不提也罷。
有五萬鄴城兵馬開道,完全不用前鋒,李王率領大軍直接渡過了黃河,在官渡稍事休整,便再次上路,只不過這次人馬合兵,已經達到了三萬。
史上最強陣容,光是一流人物就是十人,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從未有過的,更遑論出現在同一場戰役。
千古無二的項羽,生平無敗趙子龍,天字第一號羅春,白袍鬼將陳慶之,冉閔,高寵,宇文成都,實在是太多了,文臣一流也不少,王守仁,郭嘉,曹操,劉基,實在是數不過來。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麼多一流的文臣武將,當然不會是因為對獻帝的慎重,而是因為李王懷中那外表英姿颯爽,內里卻嫵媚嬌弱的妲姬。
洛陽城內一片惶恐,李王起兵二十餘萬,雄叩洛陽,對外號稱五十萬大軍,那是何等的壯闊,要知道上次和袁紹或者曹操大戰,也不過十餘萬人馬,怎能不讓人寒。
二十多萬螞蟻連綿在一起也漫無邊際,更何況是人,此刻虎牢關城內外各有大軍安營紮寨,光是時不時飄動的大華旗號,就令人震懾。
「臣等叩見陛下、皇后,吾皇萬歲......」
李王立在馬頭,一手攬住妲姬:「諸位愛卿平身。」
那些將士相顧而起,王守仁獨自迎上去:「陛下,微臣已經備好了宴席,便請陛下犒勞三軍將士,以壯軍心。」
李王嗯了一聲,這裡宴席是宴席,犒勞是犒勞,所謂的宴席是為李王接風洗塵的,犒勞三軍就有點像後世的閱兵,說半天就是鼓舞士氣和人心。
「帶路吧。」
一行人向城內走去,如今的虎牢關一改之前的破敗,經歷了李王對敵曹操的戰火後,得以重建,其厚重和防禦,尤甚於之前。
寬敞的平台,這是虎牢關的正中城樓,既是辦公之地,也是調集兵馬的指揮場所,但今日不同,因為它被用來大擺筵席。
李王和妲姬坐於主位,而其餘將士分先後,各自跪在桌案前,表示對陛下的敬意。
「來,諸位愛卿,今日我等聚虎牢關,只為舊漢故都,便飲了這杯酒,共立軍令狀,洛陽不取,誓不還朝!」
「洛陽不取,誓不還朝!」
「洛陽不取,誓不還朝!」
眾將士高聲附和,但各自有所想,自然也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