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書加急傳到并州,僅僅用了三天時間,袁紹約定與李王在陽平會戰,完全不給李王考慮的機會,一時間冀州兵馬調動頻繁,包括渤海治所南皮,河間樂成等郡治,紛紛盡起雄兵,響應袁紹的號召。
其中最突出的,當屬袁譚的六萬雄兵和方臘的三萬赤膛寇,其中方臘部浩浩蕩蕩奔赴陽平,就連公孫瓚治下巨鹿郡都給他們讓行,持觀望狀態。
而袁譚作為袁紹的大公子,此時卻大軍開赴平原,恭迎袁紹大軍,此時的袁譚最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與他暗中對立的袁熙、袁尚紛紛死去,此時可謂大權在握,包括近十萬的兵權,冀州大片地區劃歸自己治理,更有謀士郭圖的支持,武將也有新一代冀州雙猛石寶、鄧元覺,可謂是自信心爆棚。
六萬雄兵前往平原迎接袁紹,一路上招搖過市,擾得民聲載怨還不自知,全以為這天下都是袁氏一門所有……
李王召集滿堂將士商議,應對這次大戰,賈詡火燒鄴城之後,便與宇文成都一道回返上黨,正好趕上這次會議。
李王背負著手,朗聲道:「三十萬大軍啊,光是大營連在一起都有數十里吧,一天的糧草用度堪比我常山郡半月所需,勞民傷財袁本初啊。」
張居正拱手道:「雖然袁軍勢大,但我軍進來連克二十餘縣城,士氣正是高漲時分,稍加利用,未必懼怕於他。」
李王罷手道:「我并州帶甲之士也有二十萬,但雁門四萬大軍有戍衛邊疆的重任,不能動用,完顏宗望的三萬大軍事務繁忙,加上公孫瓚搖擺不定,也不能調離,戍衛黃河的五萬大軍更是不能減少,否則水寇席捲我治所,得不償失,如此算下來,能投入此役的甲士唯有魏郡五萬大軍、上黨三萬大軍,實在不行還可以抽調晉陽的兩萬士卒投入戰場,但如此以來,我并州本部必然空虛,袁本初真是選了個好時機啊。」
賈詡這時候出列道:「都主公擅用計謀,何不分調敵軍,把戰場切割成幾塊,這樣我軍壓力也會降低許多。」
李王詫異的看了眼賈詡,擅用毒謀的賈詡竟然勸自己保守作戰,不是他的風格啊,不過轉念一想,賈詡這分明是在試探於我,當下嘿笑道:「文和此議不可行,袁紹雄踞冀州幽州,青州孔融的半數郡縣也收入囊中,如果此役不能將這猛虎打死,日後想要一夕剿滅袁紹就難了。」
賈詡頓時心情大好,人生喜事,不過得一知己:「那不知主公可有妙計?」
李王索性在堂前的階梯上坐下,道:「昔年我不過真定一縣令,麾下五百布袍,便敢與虓虎呂布斗於虎牢關,一路披荊斬棘,不畏生死,才博得了這并州大好山河。」
眾將士不知李王為何提起往事,將領們手按佩劍,文士卻抱著雙手,只等李王下文。
「如今我并州不風調雨順,但在諸位的協同治理下,民風淳樸,安居樂業,誰不言我一聲好?」李王頓了頓,話鋒嚴厲起來:「但他袁本初何德何能?竟然背棄朝廷之恩,妄立劉虞為帝,公然造反,想想袁氏一門,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光是一方大吏就有韓馥、張邈等人,可謂風頭無兩,而我李王卻有什麼?你們。」
李王話音頓下,示意大家回答,賈詡哈哈笑道:「主公坐守并州,北御蠻夷,西盪賊寇,南衛朝廷,東抵逆賊,乃是世間真英雄。」
李王呵呵一笑,有個自己如妖的人在身邊就是不同,這賈詡真會配合,趕緊接上道:「文和此言大善,可我我李王並非真英雄,昔年我以為董卓挾持天子,是有好大的氣魄,但我錯了,董卓被剿滅了,其屍首也被痰食殆盡,落了個天怒人怨的下場,後來我又以為其部下李傕、郭汜,坐擁雍涼兩州,至少也是英雄一列,可是我又錯了,子龍千里奔襲安定,救援馬騰,可笑李傕竟然畏首畏尾,最後下場不過被一些鄉勇絞殺,可悲啊。」
李王起身拍了拍屁股,繼續道:「劉虞,皇室宗親,坐擁幽州,為漢室戍衛邊關,初到薊縣兩年,就將數百年不能解決的異族之禍解決了,我曾經拍手稱快,以為他是當世大賢,可是我又錯了,劉虞不過是一個搖擺老兒,與蠻夷簽訂和戰協議,妄圖以那虛偽的人情感化他們,頑固不堪!這是資敵,是將我們漢人置於水深火熱的禍首。」
李王完反笑一聲,走到宇文成都面前,為他理了理甲冑,伸手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