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劉備從南陽回到雒陽之後,就陸續收到了地方各州對於抄引預售的整改意見、執行細則。
他也非常勤政地跟劉巴、李素討論,最終去蕪存菁、刪繁就簡,批准了其中可執行度比較高的部分,最終收穫了工商稅抄引預售的巨大成功。
當然,這個成功也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均勻賣爆,畢竟新政細則出來之後,那些不能輕易擴產的緊缺型資源抄引,賣得特別好。
少數一兩個州甚至把多預留的配額都賣完了,請求朝廷加印一批,年底之前送過去便於他們繼續賣。
而那些非緊缺資源型的稅種,也因此有些滯銷。不過好在以後還能賣,無非損失一些重複印刷的工本。大部分商人摸清了裡面的門路後,都傾向於多買緊缺資源品類的抄引,反正將來想折成非緊缺類的,還可以指望擠兌後官方承諾轉置呢。
種種好消息,不一而足,總之是讓劉備非常滿意。
「沒想到工商稅抄引到了開售之後,還有那麼多問題,幸虧公佑和子初他們殫精竭慮,及時調整,竟能扭轉民間之疑惑,最後賣出去這麼多。這下,修河修雒陽新城的打仗的軍費總算是有著落了。」
懷著這份喜悅,劉備覺得對錢糧短缺的關切,可以暫時放下了。算算日子,呂布十天前就已經開始「傳檄天下」,廣泛昭告他的棄暗投明,並且揭露袁紹的黑料。
檄文是十天前從太原開始發散的,六天前送抵的雒陽。不過考慮到雒陽這邊是有加急信使專程送來匯報的,所以這個傳播速度不能作數。
敵對陣營那邊,考慮到傳過邊境就會有好幾天的損耗,後續袁紹陣營肯定也會嘗試封鎖消息,所以民間自然傳遞的速度肯定比較慢。
如今應該才剛剛傳入冀州不久,什麼時候到魏郡、到鄴城,還不知道呢,不過估計也就這幾天了,誤差不會超過十日。
劉備覺得他有必要跟李素和諸葛亮再商議一下這方面的新議題,看看如何利用袁紹進一步病勢加重後的有利局面。
……
九月二十二,劉備聽說李素和諸葛亮也從博望、昆陽那邊回來了。劉備向來禮賢下士,考慮到屬下舟車勞頓辛苦,也就不召他們入宮覲見奏對,而是自己微服去司隸總督衙門找屬下談事兒。
反正李素那邊條件又不差,劉備已經習慣了跟趙匡胤找趙普那樣串門了。
不過,因為沒有預約,劉備居然撲了個空。守在司隸總督府衙的幾個李素手下曹掾如張松等,都嚇得不輕,連忙稟報:
「不知陛下駕臨,司空今早和諸葛府尹去了將作監右校,監督新幣的壓鑄試樣。臣立刻去請司空回來。」
劉備愣了一下,擺手示意張松不必緊張,一起改去將作監就行:「這事兒朕知道,不用了麻煩了,上輦吧,一起去將作右校。」
張松有些忐忑,聽說劉備讓他同車,著實受寵若驚,但還是奉命而行。
車馬掉了個頭,從司隸總督府衙轉去將作監在雒陽的分校。
劉備前陣子聽李素提過「鑄新幣」的建議,他們還和財部討論了一套方案,以解決目前「抄引和朝廷物資貿易規模越來越大,銅錢不夠用」的問題。
所以把金銀也鑄造成較難偽造的鑄幣、把鑄幣權收歸朝廷獨家,還是很有必要的。劉備就是前陣子剛剛批准了這事兒。
畢竟,往年朝廷的官方採購規模沒那麼大,民間也沒那麼高的需求、去提前幾年巨額周轉資金。硬通貨的數量不足的問題,也就可以被掩蓋,不會出現「通貨緊縮」、「錢貴物賤」的問題。
但是,這兩年財政放量太明顯了,而且民間的生產力也確實在突飛猛進,每年能生產出那麼多新的物質財富。
在銅錢規模基本恆定、只有微量增長的情況下,單位錢幣對應的物資也就變多了。哪怕蜀錦也可以當錢花,還是有點不夠。
之前軍需緊張的時候,朝廷府庫里的零錢,也只能優先發放給超期服徭役的挖河民工,確保底層人民的工錢不拖欠。
而對於大筆軍需和材料採購訂單,朝廷多少有賬期賒欠,實質上就是打幾個月的白條。一方面是朝廷當時付不出錢來,另一方面也是世界上確實沒那
第745章 該醒醒了,還在打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