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橋之戰之後,公孫瓚和袁紹又在龍湊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小的激戰,袁紹大獲全勝,這也讓公孫瓚更加清晰的認識了袁紹,憑他眼下的實力,很難跟袁紹抗衡,必須先擺平劉虞,這樣才能騰出手來,全力對付袁紹。
公孫瓚將冀州的兵馬全部撤到幽州,至於青州,公孫瓚並沒有將田楷和劉備撤走,青州的局勢依舊還很穩定。
回到幽州後,公孫瓚專門找茬,故意激怒劉虞,擺明了就是要挑起事端,將老實人劉虞徹底激怒,只要劉虞敢動手,公孫瓚就有了對付他的理由。
公孫瓚專門跟劉虞唱反調,本來兩人是上下級的關係,公孫瓚理應聽命於劉虞,可只要是劉虞的命令,公孫瓚一概不理會,他變著花樣的挑釁劉虞。
劉虞給朝廷上表,彈劾公孫瓚,說他暴掠成性,殘暴不仁,把地方搞的民怨沸騰。公孫瓚也不示弱,也跟著上奏朝廷,詆毀劉虞,說他剋扣軍餉,供糧不周。
劉虞給胡夷的賞賜,也被公孫瓚直接派人半路截了去,這還不夠,公孫瓚最後乾脆把治所遷到了薊縣東南,與劉虞公開抗衡,兩人矛盾日益激化,公孫瓚心說「老子現在就堵在你大門口鬧事,你能奈我何?」
公孫瓚退到幽州,袁紹並沒打算放過他,派大將崔巨業統兵數萬包圍了涿郡故安城,被公孫瓚殺的大敗而逃,公孫瓚終於搬回了一局,此戰殺敵不下七八千人。
公孫瓚和袁紹再次陷入了相持階段,袁紹在幽州邊境屯紮重兵,虎視眈眈,看起來隨時都可能進入幽州。
但形勢瞬息萬變,很快袁紹就會撤兵,畢竟,冀州內部尚未平定,黑山軍依然還有不少殘餘,韓馥的那些部下也並未全都效忠於袁紹,跟他唱反調的不在少數。而冀州外面,袁術也跟袁紹矛盾日益激化。
袁紹按兵不動,公孫瓚則一次又一次找劉虞的麻煩,泥人尚有三分肝火,就算劉虞脾氣再好,早晚也有壓不住怒火的那一天。
…………
劉備春風得意,雖然去了北海一趟,地盤、兵馬、錢糧,這些東西一樣都沒得到,可是劉備的仁義之名卻海內皆知,劉備的聲望,著實火了一把。
孔融是聖人之後,在當時享譽盛名,德高望重,劉備替他解圍,一點都不虧。
因為,名聲,花錢未必能買得到。
劉備得了名聲,曹操得了地盤,孫堅得了強援,幾乎同一時間,孫劉曹三家,都攫取了日後崛起的一大桶黃金。
曹操,正是因為得到了兗州,才為他日後雄霸北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孫堅,跟周家拉近關係,雖然孫堅不會從周家得到任何好處,但是他的兒子孫策,則得到了一位才華頂尖的絕世智囊。
劉備,正是因為幫了孔融,他的名聲,才真正的被世人認可,也讓劉備有了跟其他諸侯爭雄角逐的依仗,那就是——仁義之名!
這一日,有人來報,說盧植病逝了。
劉備如遭雷擊,當場嚎啕大哭,劉備哭的死去活來,幾次昏厥,一連幾日,滴水不進,一醒來就哭,人也消瘦憔悴了許多。
將士們見劉備這樣悲痛,又心疼,又敬重。
大夥都在背後議論「主公真是有情有義,令人敬服。」
沒人知道,劉備是真的傷心,還是假意偽裝,真也好,假也好,只要有人信,這就夠了!
想到盧植,劉備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樓桑村,想到了家中的老娘,想到了家門口的那顆老桑樹。
「將來,我一定要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當初劉備家裡沒錢,根本上不起學,是他的叔父劉元起拿錢資助的他,可是劉備自從拜到盧植門下,整日飛鷹遛狗,騎馬射箭,喜歡吃好的,喜歡穿好的,除了讀書,其他的事情,他都很感興趣。
可以說,跟曹操年輕時候,幾乎一模一樣。
但是,雖然沒有讀書,成績經常高居倒數三甲之列,但他並非沒有收穫,第一,他認了一個好老師,盧植。第二,他交了一個好朋友,公孫瓚!
盧植對他幫助很大,黃巾起義爆發,正因為他是盧植的學生,所以才有機會跟在盧植身邊,征討黃巾嶄露頭角,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盧植,是劉備的貴人。
而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