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率領帳下的三千騎兵,渡過滋水來到了石臼激u河的西岸。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是以河水大多都是自西往東流動。但是常山國境內,卻有一段河流連北通南,把滋水與滹沱河連接在一起。
三條大河相連,形成了一個工字。而石臼河,正是工字中的一豎。
史書記載,永平年間,朝廷下令疏理滹沱河和石臼河,從都慮直到羊腸倉,想使這兩地之間通漕運。
太原的官吏百姓苦於勞役,連續多年沒有完成,漕運所經過的三百八十九個險要的地方,前後落水淹死的人不計其數。
石臼河道之險,由此可見一斑。
擔任嚮導的是一個投奔陳旭的山賊頭子,他本來就在房山一帶落草為寇,對本地情況了如指掌。
嚮導指著前面的石臼河說道:「渠帥,過了此河,便是靈壽境內。官兵屯於靈壽,想要追擊我軍,只有兩條路可走。」
「一條乃是先行北上,渡過滋水,再向西追趕;第二條乃是直接西進,先過石臼河,再過滋水。」
「前者雖然繞路,但是地勢平坦,道路寬廣,適合大軍行動;後者路程雖短,卻多小路,更要接連渡過兩條大河。」
話畢,嚮導不再言語。
他以前雖然是個小山頭的山賊頭子,但是來到黃巾軍之後,卻不敢再強自出頭。
因為他知道,現在的黃巾軍渠帥,是連皇甫嵩都能斬殺的狠人。
若非如此,他也不會捨棄自己的山頭,前來投奔黃巾軍了。他看中的,正是黃巾軍的前程。
陳旭聞言,默然不語。
嚮導雖然沒有明說,但是言下之意,卻是認定官兵會走第一條路。
白饒當初率領眾多前來投奔陳旭的人馬,走的就是第一條路。陳旭是為了早日前來攔截官兵,才抄近路過來。
但是行軍之後,陳旭才知道自己當初的選擇多麼愚蠢。
這條道路雖近,卻非常不好走,再加上渡過兩條大河花費了很長時間,直到今日,他才來到了石臼河河畔。
好在官兵隊伍中出了一點問題,在靈壽耽擱了兩天。陳旭這才沒有誤了大事。
「第一條路四周多平原,若是官兵選擇這條道路,我率兵前去襲擊,才能發揮出騎兵的優勢。」
「假使官兵選擇第二條路,我縱然想要率兵攔截,恐怕也會力有未逮。」
「還好官兵在此地耽誤了兩日,縱然現在起兵追擊,也絕對無法追上白饒他們了。」
想到這裡,陳旭臉上露出了笑容。他沒想到曾經無意識的舉動,居然會為官兵製造這樣的麻煩。
原來,官兵由於前段時間行軍過快,後勤人馬早已跟不上了。
按理來講,這對於官兵並沒有任何影響。因為盧植持節為朝廷平定叛亂,他每到一處,都可以從當地徵調糧草。
但是常山國先是被褚燕率軍劫掠一空,後來陳旭更是打破了很多縣城,將城裡的糧草輜重全部帶走。
如此一來,這就使得官兵無法在當地征糧。沒有了糧食,官兵到達靈壽之後,自然就開始裹足不前。
兩日下來,在盧植的催促之下,糧食才運到靈壽,堪堪只夠大軍的幾日消耗。
若是不繼續從遠處縣城徵調糧草,官兵必定會陷入缺糧的境地。
靈壽城,盧植看著斥候帶來的信息。想到官兵再也無法追上西進的黃巾軍以後,不由悶悶不樂。
朝廷讓他率兵平叛,但是他來到冀州以後,未立寸功。
若是等到黃巾軍全部躲入太行山脈之中,官兵再想派兵圍剿無異於痴人說夢。
現在就連褚燕那支隊伍,進入了中山國境內以後,也開始往東逃竄。若是再過些時日,恐怕這兩撥人馬都會藏於山中。
到時候,盧植所謂的剿滅叛亂,就成了一個笑話。
將近年關,天氣越發寒冷。盧植一身戎裝立於門口,寒風吹過,他不由打了一個寒噤。
一陣腳步身傳來,盧植舉目望去,發現劉備帶著關羽張飛前來。
劉備上前,向盧植行了一禮,說道:「將軍,我軍
第143章 兩軍對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