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更到,這章其實是昨天就寫好的,剛剛稍微潤色了一下,接著繼續寫,努力寫完,我努力大家也努力,求收藏打賞票票能求的一切都求……)
虎牢關,又稱汜水關(唐後改),在滎陽以西、成皋縣泗水鎮內,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地南連嵩岳,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算是洛陽東邊壁障。
虎牢關位於滎陽西面,討董聯軍功破滎陽之後,遇到的第一個障礙,便是此地,而攻打虎牢關的難度,實際上還要大於滎陽,就是因為虎牢的地形,易守難攻。
而對於聯軍來說,對於急於攻破洛陽、誅滅董卓恢復漢室榮光(至少口號上是這樣喊的)的諸侯們來說,這虎牢關就象是卡在了他們喉嚨里的一根刺,急欲拔之而後快,卻更清楚想要拔除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是說說而已的事情。
滎陽城裡,郡守府,袁紹以盟主令號召,諸侯群起而至,坐落滿堂,袁紹環顧四下,開門見山問道:「今滎陽已得,可望虎牢,然虎牢之防固只在滎陽之上,誰可為先鋒為我聯軍直下虎牢?」
說得好聽,叫做先鋒,其實不如說是炮灰,或者說是試探地,去看看虎牢的防禦究竟如何。
滎陽看似破得輕鬆,卻是因為袁紹或者說袁家早前的布置起了主要作用,此外董卓的統治不得人心也是關鍵,否則也不會出現那些世家迎合聯軍的動亂;但虎牢卻不相同,本來這就是一座不好攻打的要塞,更何況董卓軍有了之前滎陽的教訓,自然也是早早加派了兵力到此,而且防守也再不會露出那麼大的破綻給聯軍以機會。
這樣一來,攻打虎牢的難度就直線上升了。
所以袁紹話音一落,現場便陷入了一種罕見的沉默中,諸侯們面面相覷,有些遲疑、又有些渴望。
就在這時,袁紹微微一笑又說了一句話:「方才有衛士來報,滎陽城守將乃是董賊手下鷹揚校尉楊奉,已經在手下護衛下,逃離了滎陽……」
此言一出,不少人的臉色立刻就不一樣了,腦筋也轉得飛快,很快就有不少人就想到了袁紹這話背後的含義。
所謂機遇機遇,危險之中,也可能伴隨著機會,可遇而不可求,誰能夠保證虎牢就一定不能夠被打下來?
根據袁紹的這番話,這麼想來實際上現在的情況對他們還是有利地,因為原本滎陽城守軍的那個主將如今已經離開滎陽,顯然就是要去虎牢關,但從此處到虎牢距離可不近,而那逃將不可能一直逃下去,也要惜馬力,且難保就不會發生什麼意外,中途只要有所停留,那就讓聯軍這一方有足夠的時間能夠趕在他前面趕到,再略施手段,誰又能夠說趁機拿下虎牢就一定沒有希望?
雖說也有極大的可能,那逃將在之前就已經到達了虎牢關,但只要有那麼一些機會,尤其是可能的回報如此吸引人,總值得去嘗試不是。
想到這裡,眾人都不禁有些心熱,而方才才讓他們遲疑的因素好像瞬間不復存在了。
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都是其中之一,但還不等他們出來,卻被人搶占了先機。
「孫堅在此,願為先鋒!」只見一人昂揚闊步,搶在眾人之前,首先幾步就至袁紹跟前,拱手便道。
眾人視線隨之注意到了此人身上,此人身材魁梧,約八尺余身高,雙臂健壯、面相剛毅,而袁紹這也才看清楚,此人乃是長沙太守,姓孫名堅字文台,而且或者更準確地說,他現在應該是破虜將軍了。
破滎陽之後,諸侯感覺自己也有底氣了,便開始打著各種旗號和名義向洛陽強索官職和好處了,畢竟真正掌握著名分這東西的那位此時還在洛陽、在董卓那廝手裡,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這些名分上的東西,現在就算朝廷、就算董卓不給他們也一樣已成既定事實,就像是這破虜將軍,那邊通報還未傳出,這裡就已經開始叫出來了,反正參加了聯盟的每個諸侯都獲得了各自「封賞」。
而收到了這些通報之後,董卓那邊卻也湊趣,凡是參與了這一次討董聯軍的諸侯勢力們,基本都有過正式的封賞傳令過來,而這些封賞與他們上報過去的大同小異,反倒是如劉表這種此次並沒有參與這次會盟的人不見絲毫敕封,當
第十九章、牢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