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袁術其人,說咔嚓手下就咔嚓,那可真不會說心軟。你除非說是名士之類的,那另說。或者有本事也行,可顯然袁術手下的人,真心沒什麼大本事啊。所以說這個也確實是,誰敢多說?這個就是,沒人敢說什麼,這袁紹那兒還有人敢說話呢,比如說田豐,哪怕袁紹基本上是不聽他的。話說田豐其實是很了解自己主公,可他還依舊是剛直勸諫,這個就不得不說,
其人哪怕是頂級謀士,也一樣兒是有缺點,可不就是。要不田豐那樣兒的頂級謀士,最後就落到個身死的下場?反正其人不想的話,其實終究是有辦法的,至少他投靠了曹操,投靠了兗州軍,那麼就沒問題。可其人死忠袁紹,死忠冀州軍,這個就沒辦法了。你看曹操是能
逼迫沮授點兒,讓他最後無奈投降了。但是他還逼迫不了田豐,所以最後是全了他的忠義。確實,不過在曹操在兗州軍那兒,也是想了,田豐和沮授他們中一個投靠己方,其實就好,那沒錯。所以說田豐其人性格太過剛直,死忠袁紹和冀州軍,想讓他投降,那是不要多想了。
所以說最後曹操和兗州軍的作為那就是沒讓田豐投靠己方,咔嚓了其人,而逼著沮授投降了,這是他們做的。曹操和兗州軍自然覺得做得挺好,畢竟一半的幾率,這沮授投靠了己方。那一半是田豐沒投靠,被己方咔嚓了,正常。其實在曹操和兗州軍的想法中,最好的結果自然就是兩人都投靠己方,而最不好的結果,就是兩人都不投靠己方,都為袁紹為冀州軍盡忠。
而中等的就是有一個人投靠己方,這個幾率反而是最大的,畢竟曹操和兗州軍對自己還是有那麼點兒信心的,沒錯。結果也就和他們所想一樣兒,確實是田豐沒投靠他們,而沮授是投靠了,一半一半。可以說這個肯定是,就得說是田豐那性格作風,想讓他投靠兗州軍,這
個是不要多想了。不過沮授那邊兒,那確實是可以,沒錯。畢竟其人終究是和田豐還有不同,別看歷史上如何,現在又不是歷史,更多的是歷史和演義的結合,而更多是不同,那沒錯。所以說這個肯定是,田豐還那樣兒,沮授的話,有所變化,那沒錯,所以說就是這樣兒。
所以總體來說,曹操和兗州軍自然還是都覺得不錯,那是。畢竟不是最好的那結果,其實就已經挺好了,真的。畢竟他們可都想過了,要真是說田豐和沮授都說死都不投靠己方,不投降的話,己方對他們也真是沒辦法。憑曹操那個性格,他能放了兩人?開玩笑?對他來說,既然不能為我所用,能滅的情況,自然就滅了,也別給別人用了,就這麼簡單,別說他是奸
雄了,哪怕不是,也那麼做了。是啊,就算是換成馬超和孫策,他們不一定非那麼做不可,可基本上也會那麼做,很大幾率,那是。當然了,也可能不那麼做,就是放過他們也並非不可能。但是放了他們可以,不過卻肯定要約法三章,就是他們不投靠己方,也不要投靠其他
人,否則的話……不過這樣兒的事兒,他們確實都有信心,畢竟以田豐沮授那兩人的性格作風來說,他們只要說不給別人效力,就絕對不會,說是隱居,那就肯定是。但是顯然,曹操是沒給他們機會,一個直接給咔嚓了,另一個是逼迫其人投靠了己方。當然了,曹操不主動去說,田豐那個性格的他肯定不會求其人什麼,所以說他結局卻只有一個,誰讓他不投靠
兗州軍的,那沒辦法了。如果說把曹操換成是馬超的話,也許不會殺田豐,放過其人,不過卻也讓他不給其他諸侯做事兒,扔到自己地盤兒上,這個就是其人的做法,和曹操的不同。曹操那意思,自然就是永絕後患,哪怕田豐就求他,其人也未必改變主意。對他來說,不是要你效力,真就是給自己出主意什麼的。就像沮授那樣兒的,曹操也沒對他如何。就說歷史
上對徐庶,曹操也沒說如何,所以說其人所要的不是你給己方盡心盡力,自然那樣兒是最好,但是不那樣兒的話,也無所謂。對他來說,你只要投靠了己方,哪怕就像是死人一樣兒,其實都無所謂了,真是。畢竟只要你在己方這兒,就絕對不可能和敵軍有什麼接觸,所以自
己還有什麼不放心的。而那樣兒,你哪怕不說一句話,可自己卻得到了想要的,就足夠了。畢竟曹操也是要做給天下人看,看自己是如何禮賢下士,對待敵軍投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