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劉禪想要拜師趙雲學習武藝,劉備嘴角微微揚起。
因為這跟他想到是一塊去了。
他打算給劉禪安排的武藝老師,也是趙雲。
「可否告訴為父,為何是子龍呢。」
劉備想聽一下劉禪的看法。
其實這個時候的趙雲,在劉備集團並沒有得到重用。
或者說縱觀趙雲一生,也沒有取得太大的功名和成就。
這跟趙雲的出身有很大關係,他並非是名門世家出身。
門閥制度在東漢達到巔峰,一直到唐代才開始衰落。
漢末亂世,雖說門閥制度受到衝擊,但依舊有很大體現。
當初袁紹袁術,之所以能夠有那般勢力,跟其四世三公自然是分不開關係。
早期劉備白手起家,自然不在乎這些,但後來諸葛亮加入進來後,為了取得世家支持,也開始注重了。
劉備進位漢中王的時候,就表現很是明顯,《立漢中王上表漢帝》上,馬超第一,諸葛亮第八,變就是按照地位來排序,趙雲連名字都沒在上面。
趙雲的運氣也不是很好,跟隨劉備的時候,是劉備最為落魄的時候,手頭上沒什麼兵力,分不到趙雲手上,自然也沒辦法建功立業,所以只能擔任個小官。
等到劉備兵力充足的時候,已經是能人輩出,趙雲除了救主外沒有什麼功勳。
後來趙雲還得罪了很多同僚,當初劉備攻下益州後打算論功行賞,群臣也是興致勃勃,但是這個時候趙雲卻當面反駁劉備
「霍去病以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令國賊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須天下都定,各反桑梓,歸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歸還,今安居復業,然後可役調,得其歡心。」
這話里的意思,自然是趙云為劉備還有百姓考慮,但是卻把同僚給得罪光了。
而且劉備的面子上也不怎麼好過,畢竟劉備以仁義為名,這麼一說,感覺劉備只顧著給自己的部將封賞,不顧百姓死活。
所以劉備也只能是停止封賞。
劉備雖被打臉,心裡還是很高興的,畢竟剩下了不少錢。
可其他人就不爽了。
你趙雲清高不要封賞,可我們是俗人,我們要啊,因為你的關係,大家都沒了,不怪你怪誰。
這就導致趙雲後來幾乎沒了朋友,也就一直在擔任劉備護衛。
「翊軍將軍曾經兩次救孩兒於為難之中,若無翊軍將軍,亦是沒有今天的孩兒。」
「翊軍將軍武藝高強,教導孩兒粗淺武藝綽綽有餘。」
說到這裡,劉禪微微停頓了一下。
因為他知道,劉備想聽的,肯定不是這兩個明面上的原因。
便繼續道:「在如今父王麾下,文官武將各有朋黨,然趙將軍與左將軍相同,皆是孤身一人。」
「且趙將軍出身微寒,孩兒曾經聽說,此前平定益州之際,趙將軍因言論得罪同僚,無人待見。」
「父王創業之際,有關將軍,張將軍相助,如今孩兒雖為王太子,然並無心腹忠臣可用。」
「是以孩兒便想親近左將軍,趙將軍,建立屬於孩兒之班底。」
劉禪乾脆是把話直接攤開來講,這話如果換在其他大一統朝代,或是皇帝跟太子之間,幾乎就相當於謀逆之言了。
如今劉備尚且身體還好著呢,你劉禪就要組建自己的班底,想幹嘛?想造反嗎?
但根據劉禪的觀察,劉備不是個迂腐的人,而且如今天下沒有一統,蜀漢在三國之中,勢力地盤都是排名最末的。
一個有野心且足夠聰慧的王太子,顯然要比平庸的王太子更為適合,這也是劉禪敢於直說的原因。
藏拙也要看是在誰的面前,跟當下的情況有關係。
果然,劉備聽完劉禪的講述,哈哈大笑,甚為開心。
在劉備的心裡,他希望劉禪是個強勢,有能力,有抱負的君王,作為他劉備的兒子,怎麼可以庸庸碌碌呢。
這就是為什麼之前劉禪在籠絡馬超的時候,劉備知曉這個事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