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兵工廠有兩棟五層樓的家屬房竣工了,廠里又開始調住房。蘇琪父母搬到了新樓的一樓,二室一廳。蘇琪分到一室帶廚房的母子房。
廠里分配住房是由勞人處管,他們掌握著每個家挺的基本情況。住房是按人口多少分配的,同時要考慮家中男孩女孩歲數的大小。同樣的住房,層次好壞,按工齡排。相同條件的抽籤抓號分配。
每次調房,首先是住老樓房的搬到新樓房,住一層瓦房的搬進老樓房,住母子房的搬進大些的瓦房,騰出來的母子房讓給剛結婚的職工住,這樣層層調房。假如有一百套新房建好,搬家的人也許要有三四百戶。
廠里規定搬遷的統一時間,兩三天內要求搬完,親戚朋友會來幫忙,分到住房的職工就像過節一樣的開心,親戚朋友也一樣開心,大家興高采烈忙碌著很熱鬧。
蘇琪分到的母子房是在廠電影院東邊,與西邊的電影院相隔一條馬路,這裡是廠里最熱鬧的地方……。
吃過晚飯,有些男職工會到電影院門前廣場上打牌下棋;愛好娛樂的女職工們會到電影院門廳里跳交誼舞;許多小女孩會在廣場邊跳橡皮筋;還有部分小男孩排著隊雙方在馬路上奔跑比賽,時不時停下來學著電影裡的鬥士們比腳畫手吹鼻子瞪眼的威脅對方;少數婦女三五成群坐在樹蔭下嘮嗑;喜歡嚼舌頭的女人說起悄悄話,談論著東家長西家短的事,傳些小道消息,大多是男男女女的事。
電影院前面一層平瓦房有十五棟,說是今後準備蓋高樓,一直沒拆保留至今。什麼時候蓋高樓還是個未知數。現在兵工廠已經建得差不多了,蓋家屬樓國家不會再給錢了,只能自籌資金自己想辦法,現在廠里還沒這個能力。
這些瓦房原是國民黨軍隊的住房,年代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十來年。外牆是青磚石灰勾縫清水牆面,門窗油漆是以前刷的綠顏色。窗框底部已經腐爛,窗扇實在壞得開不動了,可以叫廠基建處維修隊來修理,但不會大修,因為早晚要拆除。
這些房子原來是一間間的,後改成住房。改造成母子房很簡單,三間房就能改造成兩戶,每戶各占邊上一間做臥室當客廳。中間一間一分為二砌上隔牆當廚房。進戶門在廚房處。改造後的母子房,南北兩邊開門。
有的職工住母子房,一住就住了好多年,小孩大了分不到房子,只能把廚房搬到外面,另蓋一間石棉瓦的小棚子,把原來的廚房改成住人,放一張單人床給小孩睡。
廠里每年都要調房子,這種母子房不斷的改造,外面石棉瓦的小棚越蓋越大,把原來的道路擠得只有一米多寬。好多家把自家大房間前面磊上圍牆,裡面當小花園。
蘇琪分到的這套房子,外面同樣有石棉瓦小棚,也有圍起來的小花園。
她有自己的房子了,高興得門窗地面不知擦了多少遍,把門窗上原貼紙沾上的痕跡清掃得乾乾淨淨,室內牆面刷上了白白的石灰水。牆面刷點石灰水就是最大的裝修,有的石灰水都懶得刷,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又要搬家了。
蘇琪想住一天就享受一天,到施工現場找些舊磚塊,把小院子靠牆部位搭建起花池,一籮筐一籮筐抬些種植土倒進池裡,準備養花。她人小勁也小,只得來回多跑幾趟,就像螞蟻搬家。還挺精神,看著就像不會累的樣子。
於秋生在部隊,不放長假回不來,搬家一點忙都幫不上。蘇琪又不想麻煩家人,只需家人把東西搬過來就行,收拾的事不要他們管。
她把大房間收拾得跟新房一樣,小房間同樣擺了張單人床,靠窗戶處擺了張寫字檯,寫字檯左邊放一盞檯燈,右邊放一盆文竹。
文竹是父親給的,是父親精心栽培的,搬家時蘇琪只要這棵文竹。文竹長得很茂盛,她父親用細細的竹條編了一個圓型的支架支撐著,鬱鬱蔥蔥很好看。
蘇琪把門框上貼了新對聯,把門板上貼上倒著的福字,意思是福到了。窗扇的玻璃上貼上了窗花,中間玻璃上貼上了紅雙喜。整個房間看著很喜慶,一看就像結婚的新房。
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沒事的時候,能安安靜靜地坐在寫字檯前看小說,她最喜歡看金庸寫的武俠小說,看小說是她最大的愛好。現在有了自己的家,這個願望實現了,心情格外高興。
距離春節還有七八天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