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在裡層念榜單的人,只念了名字,沒有說名次,當念到王洛時停止,別人還以為他停頓了一下,沒想到王洛就是案首。
當那人明確點出王洛就是案首後,固然王洛欣然,一幫朋友更是瞠目結舌,難以相信。
被眾人以為根本不可能上榜的王洛,竟生生成了縣試案首,潘仁善、王中他們感覺臉上火辣辣的疼。
潘仁善倒還罷了,自己也上榜了,多少是個安慰,剩下的五個,王中、王瑞、蔣文斌、木子回和韓方,是又慚愧,又失落。
他們也曾口出狂言,稱自己一定可以縣試中榜,還鄙視過王洛,卻沒想到,竟是這種結果。
「哪位是案首王洛,誰認識案首王洛,快快請出來,讓我們結識一下。」
有人大聲說道。
這個大明雖與原來的大明不同,縣試的案首未必一定可以高中秀才,但是,幾率也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原本的大明朝,但凡被點為縣試頭名,連大宗師都要給面子,給一個秀才的名額,別管他院試考的多差。
知縣確實是七品芝麻官,卻也千萬不要小看,人家怎麼也是進士,同鄉、同年和師徒關係,形成一張巨大的網,官官相護,並非沒有道理。
而在這個不一樣的大明,科舉是要靠成績的,那是以精確的分數來論成敗,縣試考第一,如果府試和院試考得很差,還不到一百分,也不可能被錄取。
不過,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大明傳承一百八十年,科舉舉行超過六十次,縣試考第一,而院試落榜的,還真不多。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和殿試,儘管縣試、府試和院試的第一,不如解元、會元和狀元牛.逼,卻依然很了不得了。
縣試第一,是一種名氣,讀書人最看重這個,雖有人不服氣,心生嫉妒,卻仍有人佩服。
有人想認識一下王洛,提了一個醒,許多人都有了興趣,想結識一下王洛,找出他的行跡。
縣學的榜單之下,眾讀書人盡顯人生之百態,中榜的興奮,落榜的失望,更有以頭搶地,嚎啕大哭者。
有人恭維上榜的人,有人安慰落榜的人,有人彰顯自己的優越,有人四處打聽,榜上前幾名是誰。
這樣一片混亂的場面,王洛哪裡還待的下去,可不敢讓人知道自己是案首,否則,怕有數不盡的麻煩。
告辭一聲,王洛匆匆離去,若放在以前,潘仁善、王中他們未必會理會他,現在,對望一眼,卻連忙跟了上去。
得了案首,還未來得及享受一番成功的喜悅,雲和縣裡竟有了傳言,說王洛的案首有貓膩,有說是作弊得來的,有說知縣放水,徇私舞弊。
正在思量,是該回鄉,或者前往杭州城,參加府試,根本沒有關注縣裡的情況。
這些傳言的事,還是王中過來找他,告訴王洛的。
這一次縣試,王中再次沒中,反而王洛高居案首,將王中的傲氣打沒了不少,刻意結交起來。
儘管王洛對族長家有些嘀咕,卻也不會明里表現出來,王中願意和他結交,他順水推舟,正好藉此打探一點什麼。
縣試之後,中榜者可以去拜訪一下知縣,這幾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王洛自然也會遵守。
懷著心事,王洛去了縣衙,在後門和門房打了一聲招呼,自稱學生,門房去稟報了一聲,很快就讓王洛進去了。
在縣衙的待客廳等候了片刻,品評了一下上品碧螺春的味道,雲和縣知縣就到了。
「學生王洛見過縣尊。」
王洛連忙行禮,以弟子自居。
縣試由知縣主持,若想攀關係,錄取者都可自稱知縣的弟子,不過,人家願不願意承認,還真不一定。
官場上講究一個關係網,你想融入關係網中,至少也要有點身份、有點潛力,有利用價值才行。
「不用多禮,快快請起。」
知縣生受了一禮,連忙虛扶起王洛。
知縣的這個表態,就算是認了王洛弟子的身份,且不說一般能過縣試的讀書人,他都要給幾分顏面,單單王洛是王洛的年紀,就很有投資價值。
「謝縣尊。」
王洛順勢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