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指已,晝短夜長,秋分。
亦是秋收!
這一年,整個山海,都註定不平凡!
前兩年,各個地區中,犁具在進行傳播,而犁耕法,不論是人還是牛,拉犁耕作的行為都終於成為常態,堆肥漚肥的法門,連續積累了兩年,土地的力量也開始逐漸被真正開發出來。
這積累了上千年肥沃的土壤,即使是中原地區,大面積的農耕,也不過就是刀耕火種而已,所使用的土地,不過是表面淺淺的一層,更多的土壤肥力,它們聚集在深邃的地下,等待著噴發的時候。
而現在,這個時候,已經到來了!
從南方傳來的基礎農耕方法,在整個山海,或者說,在中原,在商丘,在東夷,在壽丘,在陶唐,在吳越,在季厘,全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糧食的極高增產,幾乎是讓各個地方的人,都有些恍在夢中!
人誤地,地便誤人,而如果人知道如何善用土地,那麼土地也會十倍以報償!
正確的方法,巨大的付出,以及辛勤的勞動,這一年,是富裕的一年,諸多部族民眾,終於不用過著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今日耕作,明日選種,然後又是一年....他們終於短暫的擺脫了這種日子。
農人尚且如此,那就更不必說其他職業的人,織蠶人,燒陶人,種果人,伐木人,狩獵人...今年的秋收,不會一個人歡樂,而是整個天下都在歡欣鼓舞。
在東方,吳越地的人採用妘載曾經製作的織機,蠶絲的產量得到了提升,本來的歷史中,吳越地的蠶絲手藝,在戰國時期會受到影響,中原才是桑麻大地,黃河流域比起長江流域的桑樹要多的多,不過後來隨著時間推移,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江下游的蠶絲業才發展起來.....
當然,也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周朝的時期,南方都是荒蠻之地,楚國也只有寥寥兩三個大城居於南方,至於吳越之地,自然是被吳王越王占據,而這個時期,良渚等古老文明,早已成為歷史的塵埃了,一切都已經失傳,但是它們崩潰之後,所散落出的文化技術,還是深深影響了周圍的百越部落,干越人的崛起,就在那個時候。
而現在,干越人還是一幫摳著鼻屎,踩著陷阱保護著動物的「半原始人」。
文明本就是如此,生生滅滅,無盡的循環,強大文明埋葬在歷史的塵埃之中,一切都成為傳頌中蒙昧不明的故事。
在東夷,木工的技術在飛速發展,東夷人正在構築大城,並且極大的推廣犁具,兩年前,第一個犁具海外貿易,就是從東夷九部賣出去的。
而如今,東夷希望得到更多的農業技術,因為據說中原人研究出了新的耕作方法,但是中原表示,你必須拿膾國的行蹤路線圖來換。
這就讓東夷很為難。
而中原這裡,因為和南方發生了交流,士敬帶去了許多新的理念與名詞,更早之前,阿紅在沒有回丹淵時,被帝放勛抓過去強制勞動,榨油機等南方有的東西,已經都出現在了中原。
畢竟這些都是丹朱製造的,設計思路是妘載給的,不過阿紅早就已經逃去了丹淵,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中原自己的磨坊也開辦起來了,帝放勛要求生產自己產的醋,從士敬手裡得到了一些關於酒麴的釀造思路,但是姬棄卻反對糧食的浪費,認為完全可以派人去南方學習農副產品的製造,少走彎路不說,甚至還可以加強交流,把南方變成中原遏制整個嶺南的「前哨站」。
當然好處是一定要給的,大不了封個官噹噹啊,就像是歡兜一樣,只不過不用去中原而已,不過帝認為,現在南方什麼情況,還不知道,兩地距離這麼遠,不如送點牛羊牲口之類的實在,也就權當是學費了。
至於封官....啥啊,人家有自己的部族領袖,封啥子哦,再說了那麼多部族封給誰?
封給赤方氏?聽說赤方氏在南方人口那麼少,那人家那邊的大部族還不跳起來嫉妒?咱們又對人家那邊不了解,送點硬通貨給人家自己分算了。
原本南方是沒有啥用的,但是現在,儼然就是一個新的小文明圈,趁著現在中原對南方還有強大的影響力,加強兩地聯繫,是勢在必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