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有些緊張的發言:
「我覺得,文字就是就是就是把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讓它變得可以知道了。」
「就是,進行命名就像是,就像是大橋,沒有橋的時候,大家不知道橋是什麼東西,有了橋之後,知道了橋的語言,但不知道文字,於是為了讓大家都了解,就發明了橋這個文字」
啟說完之後,周圍的人都開始低聲議論,有人奇怪的表示,這不就是和第一個回答者所說的答案,類似的答案嗎?
確實是沒有什麼新意的。
啟聽到了這些議論,覺得這次回答算是失敗了,但他還想努力一下,於是便道:
「不是的!我的意思是,把不知道是什麼的東西,變得可以知道就像是唔!」
啟有些著急,但很快想到了什麼,立刻道:
「就像是風!風是看不見的!」
「然後,夢也是看不見的!」
「志向也是看不見的!」
「智慧也是看不見的!」
「但是,現在它們變成文字,被寫下來了,就能看到了!」
啟回答的緊張,周圍也沒有人說話了,似乎都在思考,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很強,雖然啟描述的不盡詳細,但至少是有個輪廓了。
羲叔點了點頭:「說得很好。」
「這種看不見的東西,就是概念,包括仁義、道德、希望、未來,這些都是一樣的。」
啟呼出一口氣,心裡的石頭落了下來。
但緊跟著,羲叔又問眾人:「文字的意義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文字承載了我們文明的基石,那麼它和文化的關係呢?」
「有了文字,才有了文化!」
這一下大家就都踴躍發言了,從小見大,一步一步的引導,大量文字可以組成句子,句子之中可以寄託情感,或是書寫道德,或是書寫仁義,或是書寫數學化學,或是書寫小說傳記,或是書寫歌謠史書,這些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那麼最後的文明是什麼意思呢?
名為「公劉」的孩子舉手:
「文字是一粒米,文化是一株谷穗,文明就是一片沃野千里的田地了!穀物能讓人吃飽飯,穀物的殼子可以餵給牛羊豬狗,於是牲口也強壯起來,土地里有穀物就有蟲子,於是雞就會去吃,吃飽了就會生蛋,人種植穀物,飼養六畜,一群人聚集起來,互相交流,文明就誕生了!」
這孩子的話,讓周圍的其他的孩子,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
簡單易懂,一說大家就都明白了。
啟此時也努力鼓掌,兩隻手拍的通紅,眼中都是羨慕,覺得大一點的孩子能完整且準確的表達自己的看法,他一定是很聰明很聰明的人。
「商貿連同諸夏十方,抵達海外,遠貨於西域,東極于波谷,南至於沃焦,北售於孤竹,這就是文化的傳播,文化傳播開來,文明也就誕生了,諸夏就是這樣,互相串聯起來的。」
說話的這個孩子,是商部落的人,叫做曹圉。
羲叔心裡有數。
公劉,是姬棄(后稷)的曾孫子。
曹圉,是契大人的曾曾孫子。
周部落的子嗣,同時擁有帝夋與帝嚳的血脈,用小見識引導大智慧。
商部落的子嗣,更注重于于文化的交流傳播。
周圍陸陸續續,也有許多的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
最後,羲叔在黑色的木板上寫下一些話,讓這些孩子牢牢記住。
「你所從事的,一切的活動,都是文明的一部分。」
「有衣冠,有禮儀,有智慧,有仁義,有道德,律法、藝術、器械、冶造、歌謠、思想每個人所創造出來的點點滴滴,聚集起來就成為偉大的文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文明的前進,是為了生存的發展,自五龍崩天地,三皇到如今,無數生命朝生暮死,無數種類如微光螢火般忽閃忽滅,從亘古蒙昧走來,所談論到這兩個字的只有我們。」
「從第一位打造石器的人開始,文明就出現了!從第一個抬頭看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