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達維亞即今日的雅加達。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城市和首都,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17-19世紀荷蘭人的東方商業殖民帝國立足於爪哇島,以巴達維亞城為中心。鼎盛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廣闊的商業和貿易壟斷權,向西遠至波斯、印度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向東延伸到馬魯古香料群島,向北抵達中國和日本。移居到巴達維亞城的中國人,是城市建設的開拓者,蔗糖種植和製作的生產者,還是中國商品的供應者,當地大米和燒酒的經營者,零售商業和沿海貿易的中間人,對巴城的發展作出重大的貢獻。
1619年,野心勃勃的燕·彼德爾斯遜·昆開始擔任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三任總督,正是他為荷蘭東方商業殖民帝國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巴達維亞城正是在他的率領下襲擊和驅趕了萬丹軍隊後建立起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大帝國的總部,是荷蘭統治爪哇以至整個東印度群島殖民地的政治基礎。
在巴城建立荷蘭式建築是由安東尼·范·迪門任總督時(1636-1645)完成的,他是僅次於昆的荷蘭東方帝國擴張主義拓殖者。在他任職期間,荷蘭式運河、城堡、市政廳、基督教堂、拉丁語學校和市場區相繼出現。
現在巴達維亞是荷蘭在東南亞的殖民中心,1619年荷蘭人把這座城市改名巴達維亞(」荷蘭」的羅馬名),定為荷屬東印度首都。荷蘭目前在東南亞的殖民地只保留有爪哇島、峇里島、帝汶等,不過在東帝汶荷蘭和葡萄牙尚有矛盾,而峇里島一直到20世紀初,荷蘭人才決定征服該島。歷史上峇里島土著在抗爭無效之後,選擇大規模集體自殺,1906年丹帕沙王室貴族幾乎全部自殺於荷蘭軍隊面前(現在丹帕沙市政廣場的紀念碑即是紀念此事件)。自殺事件經新聞傳到歐洲後引發震動,迫使殖民者實行較人道的統治,峇里島的傳統文化特色也由此能夠保持下來。所以現在荷蘭在東南亞能控制的只有爪哇島。
1841年十一月一日,中華帝國南洋海軍的南洋艦隊到達巴達維亞外海,並向巴達維亞的荷蘭的總督遞交外交文書要求就英中馬六甲海中出現的荷蘭軍艦做出解釋,此時的荷蘭東南亞總督格爾(pietermerkus)在總督府內卻很淡定,他從那些參戰的軍艦一逃到巴達維亞港外就知道,早晚中國人會來的,現在在他看來中國人的艦隊只要沒有發起進攻,那他就還有機會保住王國在東南亞僅剩的殖民地了。
蕩漾的碧波上,疾馳的軍艦如春風得意的狀元,乘風波浪。
洪仁軒是此次前往巴達維亞談判的代表,歷史上他是太平天國後期主要領導者,被洪秀全封為精忠軍師、干王,總理太平天國朝政。在政治思想上他寫了《資政新篇》,提出一套統籌全局的革新方案。如禁朋黨,設新聞官;主張發展交通運輸業,修築道路,製造火車輪船,興辦郵政;鼓勵民間開礦、辦企業,獎勵技術發明;創立銀行和發行紙幣。文化思想、社會風俗方面,主張關閉寺廟道觀,反對傳統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設辦醫院、學堂,革除溺嬰、吸食鴉片、婦女纏足等陋習,禁止買賣人口和使用奴婢。外交方面,提議與各國通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傳授科學技術,但不准其干涉內政。這個方案的基本精神是向西方學習,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現在,太平天國是不可能再發生了,隨著土改和完善的司法體系的貫徹國內根本沒有發生叛亂的基礎。
洪仁軒則是帝國大學政治系39屆的畢業生,畢業後被皇帝林宏欽點派往歐洲遊歷,在見識了歐洲和中華的區別後,他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也深刻的認識到東西方的差距,雖然中國的綜合國力在林宏的帶領下極大的提高了,司法、行政的發展遠超於歐洲現在的所有制度,但中國國內的人民思想不可能在短短十年內發生巨大的轉變,中西部的發展也並不全面。
他站在帝國最新下水的炮艦「敖甲」號的甲板上,看著冒著黑煙的煙囪,摸著鋼鐵的船舷,迎著淡淡的海風,洪仁軒的心裡一陣說不出的舒暢,雖然「敖甲」不是艦隊裡最大的船但他知道這樣的戰艦即使現在的歐洲國家都不可能擁有。很快他就看到了巴達維亞的碼頭,隨行的還有帝國的新加坡總督秦翰,他只是順路罷了,此次南洋海軍軍部決定重新編制艦隊,將馬六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