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被稱作「隅田川」的河流,原本是入間川的下游,曾經是下總國和武藏國的邊界,後來由於荒川改道成為荒川的幹流。明智時代末期到昭和時代初期為了防止洪水泛濫,從新岩淵水門到東京灣入海口新修建了「荒川放水路」,成為了現在的「荒川」。後根據法令指示,荒川放水路成為荒川幹流,分流點新岩淵水門以南的下游被稱為隅田川。
隅田川上的橋樑,所採用的橋體種類相當多元,也相當程度的表現了東京的都市變化,使得隅田川有「橋樑博物館」之稱號。江戶時代由於防備上考量有架橋限制,明治時期大多使用隅田川渡船。其後隨著交通量的增加而設置不少木橋,但於關東大地震時大多被破壞,後來多改為鐵橋。
隅田川沿岸的步道是奉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之命所修建的,也是東京人所共知的賞櫻名所。而提到隅田川,除了東京每年都要在隅田川畔舉行的最著名的隅田川花火大會以外,便是緊鄰著隅田川的淺草寺了。
淺草是東京的發源地,淺草寺則是東京最古老的寺廟。
淺草寺也叫淺草雷門觀音寺,該寺正式名稱為金龍山淺草寺。作為淺草寺山門的雷門是公元942年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穀豐登而建造的,是淺草著名的一景。在雷門的中央懸掛著一個巨大的燈籠,上面寫著「雷門」二字,已成為了淺草的象徵。
據傳公元628年,一對以捕魚為生的兄弟在隅田川中發現了觀音像,認為是「觀音顯靈」。於是,人們在當地修建寺院,供奉觀音,這座寺院便是今天的淺草寺。
江戶時代德川家康將淺草寺指定為德川幕府的朝拜場所,淺草寺一帶因此逐漸繁榮。除淺草寺內堂外,淺草寺院內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築物和史跡、觀賞景點非常多。每年元旦前後,前來朝拜的信眾與慕名而來的遊客摩肩接踵,絡繹不絕。
萬聖節的晚上,雖然是源自西洋的節日,但淺草寺前位於雷門與本堂之間,東京最古老的商店街——仲見世上,依舊遊人穿梭如織,熱鬧非凡。為了配合節日的氣氛,不少商家都在自家的商店門前掛起了南瓜燈,許多的遊人更是打扮成了妖怪的樣子在這條古老的商店街上穿行著。
隨著夜幕的降臨,天已經黑了下來,但隅田川兩岸卻逐漸點亮了燈火,照亮了整條河流。今夜的夜風微煦,清爽宜人,但不知何時起,隅田川的河面上卻逐漸瀰漫起了霧氣,並且愈漸濃郁,最終布滿了整個隅田川的河面,讓不少遊船都為了確保安全而靠岸。
隨著霧氣的瀰漫,一陣奇怪的歌唱伴隨著鼓樂之聲從隅田川的河面上傳來。初時只是細如蚊吶般的低吟淺唱,輕輕地在隅田川兩岸的遊人耳畔飄散。但當人們開始駐足傾聽,尋找著這樂聲的來源時,這聲音便開始隨著霧氣升騰而逐漸鳴響,變成了響徹在整個隅田川兩岸的盛大樂章。
當好奇的目光看向隅田川的時候,一支奇怪的隊伍不知何時已經出現在了隅田川的河面上,在霧氣的掩映之下,行走在隅田川的河面上。
一座華貴的神轎,由十六個穿著兜襠布的紅色壯漢扛著走在這支隊伍的前面。眼力好的人若是仔細看去,便能發現,這些紅色的壯漢頭頂,都長著只有鬼才會長的犄角。
這座由十六個鬼族扛著的神轎通體都是朱紅色,上面裝飾著黃金。轎子的四面沒有圍擋,只是以輕紗遮掩著坐在轎內的人的容貌,讓人看不真切。金色的轎頂的四個角上,分別懸掛著一串風鈴,隨著扛著神轎的鬼族的腳步和隅田川上輕風的吹拂而輕響。若是有人能夠用目光穿透神轎四周輕紗的遮擋,便能夠看到,坐在神轎內的,是一個有著九條白色狐尾的美麗身影。
一個仿佛帶著烏鴉天狗面具的身影,穿著山伏裝束,手中握著一根黃銅的錫杖不時扇動著自己黑色的雙翼在神轎前一邊舞蹈,一邊引導著神轎的前進。然而這個身影身上無論是黑色的雙翼,還是如同烏鴉一般的面容都是真實的,這是一隻真正的烏鴉天狗。
跟隨在神轎後面,在隅田川的河面上綿延開來的是神態各異、只在傳說之中出現的各種妖怪。
渾身濕透、往下滴著水的橋姬與打著雨傘的雨女走在一起,笑語嫣然的聊著天。如同巨大車輪一般燃燒著火焰的輪入道滾動著自己龐大的身軀,隨著隊伍的前進而滾滾向前。同海女房走在一起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有鬼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