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控制天象

    人口數量,是衡量一個民族潛力的重要參數。

    世界七大洲人口分布中,亞洲約占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2.3%,歐洲約占世界總人口的10.4%,北美洲約占世界總人口的8.1%,南美洲約占世界總人口的5.6%,

    大洋洲約占世界總人口的0.5%,南極洲屬於極地冰雪世界,這個地方只有企鵝生活。

    整個星球瀾滄江,人口分布極不均勻。

    東亞、東南亞,人口最稠密,比地球上其他部分的人口加起來還要多。

    另外,亞洲以29.4%的陸地面積,養活了世界百分之六十的人口。

    這其中的原因,

    和岳鎮山腳下這片雪域高原,

    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果我們轉換視角,從太空觀察地球,我們就會發現,在北緯30度附近,大部分的陸地都呈現出乾旱的黃色地貌,這樣的景象與地球的行星風帶緊密相關。

    在不考慮地形的情況下,赤道地區的大氣受熱上升至高空,在南北緯30度附近從高空下沉,形成了南北半球的副熱帶高壓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副高帶。

    這些空氣之後又通過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回到赤道輻合帶,並再次上升,形成所謂的哈得來環流。

    由於空氣下沉導致氣溫升高,且水汽難以凝結成降水。

    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環流,

    形成了雨量豐沛的赤道輻合帶,以及兩條乾旱的副高帶。

    從太空中看過去可謂顏色分明。

    在北半球副高的控制下,

    從北非到西亞形成了東西跨度7000多公里的地標最大乾旱區,

    其中包括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

    這一跨度,與從霓虹最北端到印度最南端的距離相當。


    雖然兩者都在北半球副高帶,但兩者完全不同。

    這片從東亞延伸到南亞的弧形地帶雖然也被北緯30度攔腰穿過,卻是一片植被茂盛、降水豐沛的綠色,並養育了一半以上的人類。

    這一片弧形地帶,就是亞洲季風帶。

    正是季風的力量,扭轉了行星風帶的力量。

    所謂季風,自然和四季變換有著密切的關聯。

    前面講過,赤道輻合帶與副高之間的環流形成了降水區和乾旱區。

    但赤道複合袋未必就呆在赤道,在不同季節是會變的。

    每年夏季,太陽直射點都會從赤道向北移動到北回歸線附近,

    與此同時,全球氣壓帶和風帶也跟著北移。

    當赤道輻合帶向北推進的時候,東南信風帶也跟著越過赤道,

    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轉為西南季風,同時裹挾著來自印度洋和南海的豐沛水汽,將印度半島與中南半島的旱季轉化為雨季。

    如果僅僅是這樣,

    還遠遠不能形成巨大的亞洲季風區。

    如果我們看全世界主要季風區分布,

    會發現亞洲東南這一片格外大,

    而且向北一直延伸到關外hlj地區,緯度上已經遠遠超出北回歸線。

    這背後的關鍵因素就是岳鎮山腳下的雪域高原。

    在夏季,高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區接收了更多的太陽輻射,地表溫度升高,形成了強烈的海陸熱力差,同時大氣受熱上升,地表氣壓則不斷降低。

    這個低壓區就如同氣泵一樣,將四周低空的大氣源源不斷地抽吸上去。

    從而大大增強了印度半島的南亞季風,同時也將赤道輻合帶拉到神州華南和西南一帶,來自南海和太平洋上空的濕潤氣流也迅速向北推進,形成強勁的東亞季風,席捲神州東部、霓虹、高麗半島直至hlj北部地區。

    這些暖濕氣流或遭遇地形,或與冷空氣接觸,形成降水。

    在高大的青藏高原周邊,降水強度尤其大。

    比如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乞拉朋齊,年降水量可達1萬毫米以上,相當於三層樓房,是名副其實的



  
繪風摹雨推薦:  
隨機推薦:  明末逐鹿天下  吞噬古帝  大乾憨婿  巴塞麗莎的復國日記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九叔世界之我能無限轉職"
360搜"九叔世界之我能無限轉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