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案件的跟進交給了刑部侍郎,那咱們就來討論一下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的人選吧。??.`
此時陽雲一系的大臣躬身出來說道:「臣推薦吏部侍郎擔任吏部尚書,戶部侍郎擔任戶部尚書!」
陳方一系的人也不甘示弱,推舉出來了兩個不大不小的官員!
就官員的品質來說,陽雲一系的官員的確更適合當兩部尚書,但是益王有最終決定權,所以雙方各有各的優勢,像這樣的大員,是不能拖著不解決的,所以陳方和陽雲各退一步,我任命一個吏部尚書,你拿著一個戶部尚書!
只不過說到底還是陳方吃虧,畢竟在整個吏部里,就一個吏部尚書是陳方的人,其他的都是陽雲的人,只不過這也比拿戶部尚書這個職位要好,沒有沒有錢糧的戶部尚書連一個小官都不如,有個吏部尚書起碼還可以任命一些官員,增強自己的勢力!
和陳方平分了兩部尚書之位,這讓陽雲感受到乏力,他現在只有十來萬的軍隊,面對四方勢力,真的快受不了了,於是他準備求助於東都的人了!
陽雲的背後的勢力是東都二皇子,當初二皇子把陽雲放到益王身邊是為了控制益王,然後取益國之財富,培養自己的勢力,從而奪取皇位!
陽雲一開始做的很好,一度讓東都二皇子很滿意,但是自從益王死去,到現在都沒能控制益國,這讓二皇子很是失望,東都二皇子接到陽雲來的信,暗自惱怒,沒想到益國里還有個岐國寧侯的勢力,看樣子要適當的出手了。?.?不然自己的益國會被搞壞的!
讓陽雲給東都寫一封求援書,蓋上益王的大印,這樣東都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介入這場戰爭了!
益王一共有兩塊大印,一個叫內印,是在益國內部益王使用的印章,還有一個叫外印。是與益國以外的地方使用的印章,內印是陳方拿著的,但是外印卻被陽雲掌控者的!
陽雲接到東都二皇子來的信,立馬給東都以益王的身份去了一封求援信!
求援信來到了東都,滿朝文武爭論起來,文官偏向於書面指責岐國李堯的做法,讓李堯退出益國,武官則偏向於真刀真槍的干,直接把李堯打出益國。
在二皇子的刻意引導下。武官占了優勢,但是這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沒辦法直接攻打到李堯的勢力!
李堯勢力出口就一個石台縣,可是石台縣外面是岐國的領土,如果直接進軍益國在迂迴攻擊李堯的話,那士兵的行程可就太遠了,糧草也不好供應。?`如果像岐國借道的話,岐國是肯定不會借的!
此時由大皇子勢力下的文官開始活躍起來。建議先跟岐王溝通,讓岐王通知李堯撤出益國。這樣才是符合規則的!
梁帝聽完兩方的意見後,決定還是先通過使者向岐王傳達信息,讓岐王勒令手下的諸侯回到本國,如果拒不回國,那就在武力征討即可!
至於這個使者的位置,在二皇子的力爭之下。梁帝決定給二王子的人!
大皇子也好奇,二皇子為什麼會對這個使者之位這麼上心,但是想了想,益國本來就屬於他的勢力範圍,所以對益國的事情上心一些很正常!
其實這是梁朝一個潛規則。一個有力爭奪帝位的皇子,肯定會多多少少有些自己的勢力,益國就是二皇子的勢力,就像大皇子的勢力在江國是一樣的,這都快成明面上的東西了,江國可是江南地區,經過前朝的發展,江國的富庶可一點都不少於益國,而且江國的水路發達,所以比起益國來更有優勢!
梁朝的使者帶著梁帝的信離開了東都,奔向了岐國的國都,這個使者是二皇子的人,知道益國對二皇子有多重要,所以這次一定要讓李堯的大軍撤回來,如果他不撤,那就要想辦法幹掉他了!
梁朝的使者叫朱全,他快到岐國國都的時候,就讓侍衛前去岐國通報,讓岐王前來迎接!
朱全很是高傲,沒有岐王的迎接就不進城門,只不過梁朝的實力太雄厚了,所以岐王也不得不低頭,率領群臣去迎接從梁朝東都來的使者!
只不過岐王也是鐵血人物,既然你要給我下馬威,那我也來給你一個下馬威,迎接朱全的時候,從城門口出來了兩萬裝備精良的城衛軍,兩萬城衛軍包圍住了朱全的一百人,雖然兩萬城衛軍沒有拔刀,但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