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書友 57796416』的捧場和月票支持。)
李世民突然主動站起,先拱手向李淵行禮,然後說道:「父親,孩兒以為流民應該及時疏導,萬不可強行驅趕他們回鄉,否則流民便可能變成流寇,變成更大的禍患!」
李淵點了點頭,問道:「世民,依你之見那應該如何處置這些流民,據我所知各縣之所以積極上書要驅逐出境,便是擔心將流民強行安置在各縣,所以分攤各縣恐怕也不妥。」
李世民顯然早有準備,立刻說道:「不用分攤各縣,而是將他們送到最北面北縣,那裡有大量荒蕪的良田,給他們一定的口糧,讓他們變成軍屯之民,建立軍寨,自給自足。」
李世民話音剛落,眾人頓時議論紛紛,李世民所說的北面北縣本來也是太原郡的一個縣,只是去年突厥人南下,將那個縣直接摧毀,原本的百姓死的死,逃得逃,整個北縣如今已經成為荒蕪之地。
李淵輕輕皺了皺眉頭,他沒有急著對次子出人意料的意見發表評論,而是用目光在諸位幕僚和屬官臉上掃視了一圈,笑著問道:「諸位以為世名所言是否可行?」
「卑職以為,世子的所言有待推敲!」李淵的話音剛落,靠近李淵的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文士便率先說道,「突厥人在塞外虎視眈眈,曷薩那可汗又心懷不軌,送這些流民去種田,只會將突厥人引來再次劫掠。」
說話的人叫馬元規,是李淵麾下屬官,曾經是李淵身邊最看重的幕僚之一,向來對世子李建成頗為欣賞。
馬元規話音剛落,靠近門口的長孫無忌便站起來,先向李淵恭敬一禮,然後說道:「國公,晚輩以為二公子所言可行,因為此舉有三大好處。」
「首先,可以解決流民無除安置的問題,只要給了他們口糧,幫他們建立寨子,便不會引起反彈,更不會變成流寇。」
「其次,太原郡直面突厥,不管北縣有沒有人種田,突厥人若是缺糧,若是想南下,絕不會因為北縣是否有糧而決定是否南下,不如讓這些流民成為軍屯,再將寨軍建成軍寨,將來一旦突厥人南下,便可成為太原城北邊的第一道防線。」
「第三,依卑職看來,如今太原的兵力太過單薄了,這些流民經歷大難,而能夠活下來的人都是性格堅毅之輩,若是訓練好了,便可成為一支強軍。」
「長孫公子所言三點只是猜測,能否事成,還是兩說的事情,如今我們初來太原,根基淺薄,若是引來突厥騎兵,這些流民首先遭殃,更不用說訓練成強軍。」李淵的另一名中年幕僚說道,語氣頗為不客氣。
長孫無忌說的話有理有據,其實這本來就是他和李世民商議過的事情,但是在場的一些跟在李淵身邊多年的老人卻蹙著眉頭,心中暗自不滿,在他們看來,或者說按規矩,李世民也就算了,雖然年輕,但畢竟是唐公次子,可是長孫無忌這樣的年輕人毫不客氣的如此反駁他們這些老人,這就不合適了。
而且在他們想來,這個名叫長孫無忌年青人卻是仗著自己是長孫順德的侄兒,他的妹妹又嫁給了李世民,所以行事才如此肆無忌憚。
事實上,平心而論,這些唐國公府上的老人覺得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的話未必沒有道理。但為了李府的長遠考慮,在他們看來必須維護世子建成的威信。
因為李淵並沒有制止長孫無忌和其他人的爭論,所以大廳內的氣氛一時變得有些熱鬧。屬官和幕僚們抱著各種心態參與進來,嘈雜聲不絕於耳。
大部分人支持李建成的策略,寧可驅趕流民回鄉,也不願意冒險將突厥人引來,即使這個邏輯本身很奇葩。
小部分人支持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認為突厥人是否南下與這些流民是否安置在北縣種田無關。
還有一部分人謹慎地選擇了不支持任何一方。在他們眼裡,世子李建成不是很有擔當,給他幫忙,一旦出了紕漏,難免要落是非於身。
李淵饒有興趣地聽了片刻,他喜歡這種七嘴八舌的熱鬧氣氛。為政者只有兼聽才會做出正確決斷。他希望通過身體力行,能教會兩個兒子,當然他的重心始終在長子李建成身上。
當爭論聲越來越高,慢慢發展到直接攻擊對方人品的時候,李淵揮了揮手,打斷所有人的話,說道:「好了,大夥就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李世民的算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