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日清晨,正在苦苦支撐的肯定不止十五軍六「一
如果不是服部留名親自趕到前線,上野龍一很可能在天亮之後帶著第七師的軍官。效仿幾十年前的先輩,向空降兵守衛的葫蘆坑起決死衝鋒。
就傷亡而言,日軍第七師不比四十一軍好多少。
雖然在參戰之前,第七師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的絕對王牌,還是唯一的裝甲師團,但是登台之後,第七師的表現完全可以用「失望」來形容。從台北到鶯歌鎮、再到復興鄉、最後到大溪鎮,除了進攻基隆港的時候,因為大陸兩棲部隊不戰而退,輕鬆取勝之外,就只有進軍大溪鎮的時候沒有遇到麻煩。
在所有戰鬥中,第七師的表現都乏善可陳。
不是第七師沒有戰鬥力,而是日軍本身的問題,或者說是基礎性的問題。
換個角度就看得出來,日軍是一支更加擅長打防禦戰的部隊。而不是一支善於進攻的部隊。
比如在台北市的戰鬥中,第七師就用兩個營的兵力頂住了五十四軍的進攻,協助台軍穩住了戰線。
可惜的是,在幾乎所有戰鬥巾,第七師都被派去進攻。
實際上,早在登台之前,服部留名就指出了這個問題,提出了兩個解決辦法。一是調整戰術,即日軍上台之後,以守為主,先穩住戰線,等到美軍大部隊上岸。再起進攻。二是調整部署,讓美軍先上岸,日軍後上岸,第七師以支援力量的方式投入戰鬥,而不是扮演進攻主力的角色。
問題是,日本只是配角,而且服部留名只是個軍人。
因為日本當局太想在這場戰爭中有所收穫,美國當局又不想過早捲入地面戰爭。所以服部留名提出的兩點意見都沒得到採納,第七師率先登台,而且在美軍到達之前,甚至還沒有做好準備就起進攻。
可以說,如果不是帕特里奇及時調整部署,美軍提前登陸,第七師的命運將更加悲拜服部留名並不感激帕特里奇,在他看來,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軍不願意承擔戰爭傷亡,想讓日軍替他們賣命。
這一觀點。對服部留名接下來的表現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進軍大溪鎮之後,服部留名的態度一下強硬了許多,不但要求帕特里奇兌現承諾,還在進攻部署上堅持己見。
這位日軍將領已經認識到,如果一切都讓美軍做主,後果將難以設想
不管帕特里奇怎麼想,服部留名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跟美軍打了幾十年的交道,服部留名也非常清楚,在美國人面前,只有表現強硬才能獲得尊重、也才能獲得好處,如果一味的退讓,反而會被美國人不齒,也就別想得到好處。
正是如此,美軍第三步兵師提前上台,進攻時間也延遲到了九月十日。
問題是,這一切仍然不能改變第七師的處境。
在第十師挑起大梁之前,第七師仍然得頂在前面。仍然得流血犧牲,也仍然得承受戰火的摧殘。
更重要的是。服部留名不能決定對手的行動。
二十軍的瘋狂進攻,加上十五軍的積極協作。把第七師逼入絕境。雖然服部留名做出了最大努力,甚至讓帕特里奇全面讓步,但是戰場局勢迅惡化,第七師傷亡居高不下,很快就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
服部留名到大溪鎮視察戰地情況的時候,第七師剩下的官兵不到一千人!
視察之後。服部留名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第七師撤下去。算上在後方休養的傷員,第七師還有大約四千名官兵。這是重建一個師團的最低人數了,再拼下去,第七師就將名存實亡,日軍將永遠失去這支精銳部隊。
算上第十師在攻打葫蘆坑的戰鬥中傷亡的官兵,日軍差不聳拼光一個師團了。
雖然服部留名嘴上不會承認,但是他非常清楚,照這介。度拼下去,月底之前,日本內閣就得決定要不要派遣第三個師團。
問題還沒有這麼簡單,因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的兵力非常有限,所以派遣第三個師團肯定會對本土防禦構成威脅。不管怎麼說,日本不是美國,與中國大陸就隔著只有幾百公里寬的黃海,很容易遭到攻擊。
更要命的是,因為沒有國防權,所以日本當局不能進行戰爭動員。
這些都在警告服部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