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法二字,如同一顆落入了湖面的石子一樣,當即在幾人之間展開了波瀾。
趙安陵、管仲、蕭何、張賓等人,一個個的臉色都是一陣陣的變化,各自也不知道究竟在想些什麼。
變法成功了,那自然是國富民強,可如果一旦失敗了的話,那麼
並且,一旦變法,就算最終是好的結果,可是,主持此事之人,可不見得能夠得到好結果。
但是,不管趙安陵、管仲、蕭何、張賓等人究竟是怎麼想的,至少,從這一刻,變法一事,也正是由王羽之口,被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因這一次變法起始發生在大蒼末年,故而,在後續的史書之中,這一次變法,又被稱之為蒼末變法。
無論變法的成功與否,歷代變法者確實都難得善終。
變法改革觸動既得利益,激起衝突,變法者就成為既得利益集團的眾矢之的。假如變法一方沒能頂住壓動,不僅變法會失敗,變法者也不會有好下場。
戊戌變法中,康有為等變法者建議光緒帝聘請「各國政治專家,共議政治制度」,要求君民合治、滿漢平等。這損害了太后背後整個滿洲貴族的統治權和特權利益,很快變法被扼殺,康有為、梁啓超被追殺以致流亡海外。
就算是成功了,變法者也會遭到這些舊有勢力的反撲。而與既得利益集團的衝突已經形成,必須要解決,國君便需要一個替罪羊用來維持權力平衡,這個替罪羊就是變法者。加上變法者手握改革大權又易遭國君猜忌,結局往往是被除掉。
孝公死後秦惠文王即位,新國君急需維護王權與貴族關係的穩定,而商鞅不但因變法與貴族集團勢不兩立,還因手握大權而被秦惠文王視為王權的威脅,最終將他五馬分屍。
同樣,宋神宗為平息群臣對變法的反對,平衡朝中權力,前後兩次罷免改革意志堅定的王安石,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故而,趙安陵、管仲、蕭何、張賓等人,驟然在聽到這麼一則消息,怎麼會平靜的下來?
「主公,縱觀歷史變法,即使有能人如管毅、樂仲、李起、吳悝等人,變法數年才有微效,只有大武商居正變法最為徹底,但也歷時二十年方使大武再次崛起,奠定皇朝之基。」
「此事,不可操之過急!」管仲斟酌著開口道。
他倒也並不是反對變法,如今,大蒼的一些制度,都已經延用了幾百年了,確實有些不太適合了。
只不過,便觀歷代變法,想要真正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那可得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時間方見成效。
這是一個打持久戰的過程,想要兩三年就想要看到效果,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而且,管仲的平蒼策,幾年的休養生息之後,就該正式確立發兵整個大蒼,奠定無上功業。
這個時候如果變法的話,可不一定,絕對是一件好事。
變法的過程之中,也就註定著內部的動亂,註定了變法者和舊有利益者之間的衝突。
故而,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幾年之後的話,管仲是相當樂意的。但放在這麼一個關鍵的時候,管仲卻不想在這個時候再起波瀾。
「正因為曠日持久才可見得成效,但又不得不變。故而,才應該及早開始。」
「就算是走的慢一些,但也絕不能不走,也絕對要有邁開步子的決心與信念!」王羽語氣之中儘是不容置疑的意味。
王羽變法改制的決心非常堅定,別的不說,光是大蒼的這個政治體制,他就必須要趁這個亂世將其徹底破壞掉。
大蒼的政治體制太過穩定了,以至於過了四百年,都還在維持著。
四大將軍府,四大皇商,六大世家與整個朝廷之間,保持著一個穩定的平衡。
如果不是因為出現了王羽和趙匡胤這兩個人物的出現,這個平衡依舊還會保持下去。
四百年前,大蒼立朝的時候,頂尖的家族就是這十四家,但四百年後的今天,大蒼頂尖的家族依舊還是這十四家。
七大皇朝之中,除了大蒼之外,還有哪個皇朝是像大蒼這樣的?
固然,這個政治平衡決定了,除非是四大將軍府一起叛亂,
第1032章管仲試點,眾女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