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配朱鳥,
秩禮自百王。
祝融五峰尊,
峰峰次低昂。
杜工部在望岳詩里,開篇就形象的點明,南嶽諸峰的山態,當真宛如朱鳥展翅。
自古便說南嶽有七十二峰。
確實在後世可以高空俯覽的時期里,大家可以看到在南嶽方圓八百里的範圍里,南以衡州回雁峰為首,北以潭州嶽麓山為足,中以衡州祝融峰為主,組成了著名的七十二峰。
而這個時代的人,自然無緣得見全景,只知道七十二峰的壯闊。不得不感慨古人的偉大,居然可以想像到描述中的美麗。就是到了後代,都可以一一證實其中的準確性。
當然,可能很多人都記得其中最高的五座山峰,祝融峰、紫蓋峰、芙蓉峰、石稟峰、天柱峰,卻很少有人知道南嶽諸峰為首的回雁峰。
其實自歷代以來,衡州回雁峰的大名都聞名遐邇,被冠以南嶽第一峰。
其實它更是後世著名的瀟湘八景之一,著名的平沙落雁的主景區。而平沙落雁的大名更不需一一表述。
回雁峰的山峰並不高,才不足百米的高度。但是它地處湘江之濱,更營造了後世衡州有名的雁峰煙雨美景。
至於歷代的文人墨客,更是不泛其人在回雁峰留下名句。
初唐時的王勃,在他的名篇滕王閣序里有「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的佳句。令後人遐想湘江邊,那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
中唐盛世大詩人杜工部,不但曾經身居衡州,更是在回雁峰留下了無數的佳句,其中便有「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等。
人說北雁南飛,至回雁峰而棲,再不南行,然後再自此而北返,故此地被人稱為回雁峰。
自南北朝至前朝唐時,中原諸如錢起、劉禹錫、柳宗元、杜荀鶴等大家詩人,都曾在衡州留下了膾灸人口的詩文。
文因景成,景借文傳,故回雁峰名揚天下。
但是看到回雁峰的高度之後,許多人很難想像到,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回雁峰。即使是本地的百姓,除了世世代代在此生活的,往往一些新遷徙而來的,都很難重視這座小山峰。
自後梁以來,衡州在馬楚的營造下,幾度成為王都,倒也有幾分氣象。但是自馬楚退出衡州以後,這裡也遭受了許多兵馬之災,使得衡州乃至這當初有名的回雁峰,都不復最初的景象。
名人遺留下來的勝跡,大多數遭到了毀壞和流失,幾百上千年的古木,更是被砍伐一空。
峰上一直有名寺山門寺,據傳乃是梁天監十二年513,宏宣法師所創建,乃是禪宗有名的殊勝所在。幾代下來這裡不泛信徒,可是經歷戰火之後,這裡也頗顯凋零。
山門寺最初被武帝蕭衍賜名承雲禪寺,見證了南朝一代輝煌。到了隋代之後改為了雁峰寺,可能是最貼切回雁峰的一個名字。直至到了唐朝之後,才有了現在的寺名。
其實山門寺還有一個別名,在衡州當地卻更是有名。
據傳在唐時有周姓宗慧禪師,初始乃楚地郴縣人,生前雲遊於四方傳道,圓寂時身在全州附近,信徒被感召大發願力,依言奉迎宗慧禪師回歸回雁峰。
後人便說他生在郴縣,圓寂於全州,仙壽享年一百三十九歲,成佛卻在衡州。
也因為他迎回之後,自此端坐於寺內,**不壞卻成為了肉佛金身,為一時之顯聖。而且因為不斷的顯靈於楚地,就是馬楚時期馬殷都特意誥封過,自此此地也被人尊為肉佛寺。
回雁峰就在湘江邊,而肉佛寺就在回雁峰上。
臨江的肉佛寺,有著幾分令人敬畏的氣勢,也帶著幾分神秘。
靠江的塔林,是肉佛寺歷代高僧所留。不但匯聚了高僧們一生修行的精華,也是大智慧舍利供奉之處。
在一座七級浮屠之上,一個男子負手站立在那裡,靜靜的看著一牆之隔的江邊外。
如今湘江邊滿是士卒,看著所穿的衣袍,顯然便是如今衡州城制式的軍袍。因為回雁峰肉佛寺的高牆,正好把湘江圈在了衡州城外。如今不知道這些士卒為什麼都在城外,大家都兵器在手。
而且看著大家鎧甲不整,有些人還帶傷在身,顯然是剛剛經過征伐。雖然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