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筆言閣 m.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隋唐五代的讀書人以從軍報國為榮,並沒有後世宋代重文輕武,甚至到了明清兩代儒生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知風花雪夜的墮落習氣。所以才有「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的滿腔豪情。
這種滿腔熱血報國之情是明清兩代的書生們絕對體會不到的。
天空中飄著漫天雪花,晉陽書院遴選出來的六百學生軍和晉陽禁軍所組成的一千六百人的騎軍,卻冒著大雪,押送由數百輛大車組成的運送糧草車隊,離開了晉陽,經雲州、河套,前往朔方靈州。
馬車冒著風雪行駛在官道上,帶著泥濘。在過了雁門關後,氣溫更是寒冷,北風呼嘯,這支龐大的車隊在雁北一片白雪茫茫的原野上穿行,前後綿延出十幾里地出去。好在官府在這條官道上每隔五十里都會設有專門的驛站,這支運送糧草的隊伍每天倒是省去了不少安營紮寨的時間。
下午的時候,車隊抵達了山陰堡。
這地方原本只是一處驛站,只是在晉陽方面開始在雲州實行屯田之後,才修建的一處屯田堡城。堡城西北的洪濤山脈屬於是一處巨大的斷裂帶,陡峭的山崖如同一道巨大的牆壁,橫亘在雲州盆地的西北面。
李繼?身上裹著厚厚的羊皮大氅,頭上戴著一頂羊糕皮帽,策馬進了驛站。天寒地凍,皮帽和毛巾的表面已經結滿了白色的冰霜。
驛站里早已經準備好了充足的熱水和熱氣騰騰的飯食,就是大鍋煮出來的湯菜口味實在讓人難以恭維。
周廷玉等到士卒基本上全安頓下來,這才回到房間,坐到桌邊一邊吃炊餅,一邊說道:「明天要走八十多里才能到地方。」
李繼?笑道:「熬著吧,這天天騎馬,腰腿發酸,有時還沒有走路痛快。」
楊重諒說道:「要論騎馬,確實不比那些草原上的牧人,那些傢伙喝多了,騎在馬背上搖搖晃晃,就是不見掉下來。」
周廷玉大笑:「那些貨們打架可不行,某一人可以打他們十個,除了角牴,拳腳功夫差得太遠。他們的騎術沒有訓練過,到了戰場上一衝就散攤子。」
幾個沙陀出身的傢伙在毫無顧忌地嘲笑著草原上的騎兵,根本沒有自己的父輩或祖輩剛從草原上進了晉陽安居下來的覺悟。河東的晉軍能夠崛起,就是因為騎兵確實強橫,自李克用到李存勖父子兩代,終於憑藉著騎兵的優勢,掃平了北方。
自從李岌執掌晉陽,也確實最為重視騎軍的建設,除了屯田軍,各地的常備軍幾乎全都裝備成了騎軍。現在的騎兵數量超過了八萬,比莊宗全盛時期的騎兵數量多了一倍不止。更重要的是這些騎兵都是甲騎,雖然配備馬甲的裝具甲騎數量只有一萬五千餘人,但是普通的騎軍也裝備有鎖甲,這是草原上的騎兵根本無法相比的地方。
即使是契丹人的精銳騎兵,也只有軍官也裝備有鐵甲。
北軍騎兵比草原騎兵強就強在了裝備和訓練方面。
鋼鐵產量和生產技術的提高,再加上水力工坊裡面的各種機械設備,讓軍器監的生產效率大為提升。武器和防具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才使得北軍有能力甚至開始為屯田軍都裝備了甲具。
只不過屯田軍由於每年的訓練時間少,大多裝備的是弩具,在騎軍中,似乎只有晉陽禁軍才裝備有騎弩,大多還是以騎弓為主。弩具穿甲能力強,但是無法拋射,射程較之戰弓有所不及,最致命的是射速要差了好幾倍。
養軍花費最多的就是武器和防具等裝備,若不是因為技術和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光這數萬騎軍的裝備,就能讓朝廷耗光國庫都不一定能夠裝備齊全。晉陽軍器監所製作的騎弓以彈簧鋼為弓胎,外面依然粘附角筋以增強彈性,蓄能不一定有過去的良弓好,勝在能夠批量製作,另外就是經久耐用,不至於將弓胎給拉斷了。
另外就是箭頭,破甲錐這種東西原來貴得要死,一根破甲錐作箭頭的羽箭製造成本高達百文。而現在,箭杆和箭頭的製作都是使用機械批量製造,成本降至十文以下,這種破甲錐成了制式標準箭頭
六四、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