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娜者,烏人也。生甘貧賤,幼而聰敏,性善,堅韌好學,欲播天主福音於世界。後玉殞基輔,烏民惜之,行西禮聖葬,舉城皆慟。——《新明史.外籍列傳.露娜傳》
秋風蕭瑟,落日餘暉,南基輔城很快被籠罩在一片晦暗的陰影中。
一名德軍士兵警惕地走過窄巷的一棟民居前,腳步沉重,似乎挪動一步都很困難。心頭突覺古怪,正待回頭,卻只看到了一道飛快地刀光,連反應都沒反應過來,腦袋登時被一響不發地搬了家。
砰!德軍士兵的無頭屍體轟然倒地,從他的一側閃過一個人影,飄飄忽忽地看不清相貌,卻能聽到一聲悠遠的嘆息傳來。
魏延躲在暗處,面無表情地抹了一把濺到脖頸處的點點血紅,倒提手中的一對青龍厚背刀血跡斑斑,看來是渴飲了不少敵人的鮮血。他身旁立著一個渾身哆嗦的白人小男孩,既敬佩又恐懼地看向魏延,想開口又覺得喉嚨里堵著什麼東西,總也發不出一絲聲音,不禁額頭見汗。
「小子,看到了嗎?戰爭就是這樣,隨時都在死人,我們軍人也要時刻做好被人殺的準備。」魏延冷笑,淡淡地瞥了白人小男孩一眼,「李斯特,你要記住,身為一個男人,就不要像個娘們似的懼怕死亡。這個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吞噬善民的修羅場,要想生存下去,要想不被人殺,我們就得拿起刀去殺人!這,就是肉食世界的至高法則!」
白人小男孩李斯特聽了魏延的訓誡,本就是渾身哆嗦,而後更是全身觸電似的不住顫抖。他本來差點被一名匈軍士兵(南基輔城裡除了三萬德國軍隊,還有四萬匈牙利軍隊)殺死,幸虧有魏延恰巧路過相救,而在跟隨魏延殺敵的過程中,李斯特見證了什麼叫真正的殺人如麻。
明軍在伊爾平鎮休整了兩三天,因為城內巷戰不適合火炮發揮,所以左良玉和廖國明兩個炮王都被留在了伊爾平,和大軍統帥孔有德一起坐鎮此地協調指揮。而後安南將軍尚可喜帶著魏延和趙鎖春,攜四萬大軍齊入北基輔城,進而與南基輔城的德匈聯軍發生了遭遇戰。因為有前次和德軍野戰慘敗的先例存在,尚可喜不敢再拿手下的人馬硬碰敵軍,就命令四萬明軍星散南基輔城的各個角落,與德匈聯軍玩起了貓捉老鼠的遊戲。
實打實的白刃戰中,明軍對上德軍是吃足了虧,而這次在南基輔和德軍打游擊戰時也是艱苦異常。北基輔有烏克蘭政府軍和同盟國之俄國軍隊,兩者聯手尚被德軍打的慘不忍睹,這次烏軍和俄軍隨著明軍再度進入南基輔,心理陰影不可謂不大,間接影響了明軍的整體士氣。
由於明國軍隊是來解救自己國家的「正義力量」,所以南基輔人民極端配合明軍和德匈聯軍打游擊戰。如此一來,明德雙方的戰略優勢已經持平,接下來要看的還是本國士兵的精銳程度和將士能不能集體用命,真正用人命去填出一次輝煌的勝利。
在後來知名的《李斯特回憶錄》中有一段話是這樣記述這場戰鬥的:「文長將軍的刀很鋒利,他的眼神卻比刀還要銳利,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最怕的就是文長將軍的眼神。而這時明軍和德軍已經進入了僵持階段,南基輔被打翻了半邊天,烏軍被匈軍打殘,終於無奈地退出了戰鬥。我跟著文長將軍,每一步都是膽戰心驚,所見到處是死人,最觸目驚心的還是一片紅色。戰爭是最殘忍的東西,我們用最殘忍的方式摧毀了一個世界,然後建立了另一個以殺戮和博弈為樂趣的獸斗場……」
魏延帶著小男孩李斯特剛走到一座小院子前,忽然就從院裡傳來一陣陣野獸般地大叫,而後還有幾個驚慌失措的女人聲音夾雜在其中,讓人一聽就能明白裡面正在發生什麼樣的破事兒。
你說就反骨仔那個暴脾氣能忍嗎?他二話沒說,一腳踹碎院門沖了進去,果不其然,四個大頭兵正貓戲老鼠般圍堵著三名身穿西方修道院之修女服的金髮女人。最讓魏延憤怒的還不是這個,而是這四個渣滓竟不是德軍士兵,而是……俄國軍人!
魏延的怒火簡直不可遏制,這就是大明的友軍?這就是來拯救烏克蘭人民的義軍?他們也配稱之為軍人?我操他奶奶的,是可忍孰不可忍,留著此等人渣在世間又有何用?不僅是反骨仔這樣想,隨後跟進來的白人小男孩李斯特也是這麼想。
俄國人的軍服呈土黃色,和德國人的黑色軍服區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