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些老態,但是仍然精神矍鑠的白專家對著張雲說道:「張司令,之前你部署給我們兵工廠研發的幾款武器,我們這幾個月也一直進行研究,有些進展快些,但有些仍然還沒有頭緒。」
說到這裡,白專家拿出了一些資料,跟張雲認真的探討道:「首先是你提出的火箭彈或者說火箭炮的研製。」
「我們認為,你說的火箭炮確實是一種嶄新的火力投射武器,一旦研發成功,可以具備短時間內較大的火力打擊密度;而單發肩抗式火箭彈也具有較遠距離打擊裝甲或者工事的實力。
「我們認真研究了過去幾年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論文,也根據你提供的火箭發動機模型進行了研究,目前在噴進式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和加工工藝上已經有了較好的思路。」
「但是,我們目前在推進劑藥柱澆築和端面燃燒上仍然進展不大。」
「如果解決不了藥柱澆築和端面燃燒問題,那我們就很難控制住火箭彈的精度和射程。」
「目前看,這個技術難點需要火藥專家、化工專家的共同配合以及精密測算研究,我已經寫信給了幾位火藥領域的老朋友、老同事。如今山河殘破,而司令指揮的太岳山攻防戰打的精彩,八路軍馳名全國,他們應該能過來幫助咱們共同研究解決。」
張雲提出的火箭彈研製工程,自然就是參考後世鼎鼎大名的喀秋莎火箭炮以及單兵火箭筒巴祖卡。這兩類武器其實機構不算複雜,後世的軍工小視頻早就介紹的明明白白,仿製不算困難。但真正制約火箭彈研發的,其實就是看似最普通的推進劑藥柱燃燒控制。
從後世看,推進劑藥柱採用的都是端面燃燒法,可以保障藥柱持續穩定燃燒,然後通過噴口向後噴出,提供穩定的推動力,各火箭彈強國對推進劑成分、藥柱的結構等都有自己的絕活,且也屬於很秘密的那種。
張雲前世畢竟只是個小白領,僅僅是通過刷小視頻對此有點概念,但也絕對不多,也就無法提供更多資料。而此時距離蘇聯研製出喀秋莎尚有數年時間,且投入使用後也一直保密,張雲目前無法通過調換得到這些資料的。這些研製難點,只能靠兵工廠專家們自己去摸索。
張雲聽到後,有些高興的說道:「好,白老,您儘管邀請這些專家過來,我安排負責這些專家路上的護送及後續研究支持工作,保障你們能安心的研究。」
白專家欣慰的笑了笑,說道:「如今國難當頭,日寇囂張,國人對勝利的信心受挫,張司令指揮獨立支隊和軍分區部隊屢創奇功,讓我們都很振奮。」
「我們這把老骨頭,也願意發揮餘熱,配合張司令研製新武器,打擊日寇,復我中華。」
旁邊的楊專家也笑著說道:「白老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後輩更不能丟人了。」
「不過,張司令,雖然目前我們這款火箭炮尚不能投入使用,但是火箭彈卻可以勉強用一用了!」
「雖然我們無法解決端面燃燒控制問題,很難控制火箭炮的射程和精度。但是我們參考煙花的設計,研發了一種最簡單的藥柱結構,可以均勻且迅速的燃燒噴射,以自旋方式將火箭彈射向遠方。只要前面裝上彈頭,就可以成為你說的單兵肩扛式火箭彈發射器,或者6發齊射或者9發齊射的火箭炮。」
聽著楊專家的解釋,張雲頭腦中立即反應過來,這不就是後世中東地區自製的火箭彈麼,準頭不高,威力卻很大。如果考慮把火箭彈放平,把敵我距離縮到足夠短,憑藉這種火箭彈的直射,短距離的準頭問題就可以比較容易解決。
這樣的一枚火箭彈,外加一根導軌或者導筒(甚至不用這些),就可以對數百米外的據點鐵路等進行較為精準的攻擊,哪怕精準差一些,也可以拿威力來湊。這樣一來,就可以解決八路軍游擊部隊沒有重型迫擊炮就無法破襲據點的問題,遇到突然出現的裝甲車也可以拿來頂一頂了。
「不錯,」張雲讚嘆道:「楊專家說的對,這樣的火箭彈是我們八路軍目前用的上的,立即以這個模型先定型幾款武器,儘快安排試射和試用!」
討論完火箭彈的研製,白專家就拿出了一款火炮的設計初稿及加工工藝思路。
這一款火炮,其實就是仿製美國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