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後,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其國力逐漸強大,成為了亞洲唯一一個列強國家。
二戰前夕的鬼子,工業相對發達,製造業企業眾多,擁有著現代化的戰爭動員體系,同時通過占據朝鮮和中國東北,基本補齊了資源稟賦。可以說,除了缺少原油外,鬼子的戰爭潛力已經超過了義大利、西班牙等傳統歐洲國家,也就是相比英美蘇德等國還差一些。
相比之下,八路軍僅僅是擁有幾個兵工廠,但是其控制區域卻未擁有現代化的礦業和原材料工業,也不存在完善的產業鏈條企業,根本算不上什麼工業地區。
因此,不管是筱冢義男還是田中隆吉都不相信,八路軍會擁有比帝國更強大的供給能力。
既然如此,那就互相消耗吧!
相比平原地區八路軍的周旋滑溜,此地的八路軍部隊卻敢於與蝗軍正面對決,確實是一處消耗之地。而只要消磨磨掉八路軍的彈藥儲備,消耗掉八路軍的現代武器,那困居在山裡的八路軍就不足為慮。
更重要的是,此地戰場距離平原不遠,第一軍可以源源不斷的為前方的37師團部隊補充足夠的後勤和兵員補充,不至於像之前太岳山攻防戰一般,還沒等到援兵集結,蝗軍部隊就已經全軍基本覆沒。
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下,筱冢義男下定了戰鬥到底的決心,而1940年2月的這場昌源河谷攻防戰,也逐漸演變成一場雙方都有些吃不消的消耗戰。
「鬼子瘋了麼?」激戰到凌晨4點,疲憊的張大彪問著旁邊的戰士。
從他們占領炮兵陣地後不久,鬼子就開始源源不斷的從山區小路向著這裡攻擊過來,張大彪眼見敵人越來越多,不得不炸毀了繳獲的大炮,然後逐步向後退去。
然後,越來越多的鬼子部隊從平原地區支援過來。這些鬼子也不再以聯隊或者大隊的集群方式攻擊,而是趁著夜色,以中隊甚至小隊的方式往前線滲透過來。
雖然張大彪等一眾穿插部隊手中衝鋒鎗和輕機槍火力兇猛,也耐不住子彈消耗太快,不得不後退補充彈藥。
沒多久,後方陣地的輜重人員很快就把彈藥補充上去,然後張大彪他們再次滿血復活,火力全開,逼退並消滅了不少的敵人。
但隨著源源不斷的鬼子部隊穿插過來,敵我雙方的穿插部隊交火區域逐漸集中在一條漫長的交火線上。
夜色深邃,山勢險峻,加上敵我雙方雙方部隊分散的很開,機動的也很快,大口徑火炮發揮不了很大作用,雙方混合在一起,使用著小口徑迫擊炮/擲彈筒、機槍、步槍等武器進行著輕步兵的對決。
好在軍分區部隊擁有著更為密集的自動火力以及60毫米迫擊炮,也相對更為熟悉地形,整體上部隊是占據很大便宜的。更別說工兵部隊在後退過程中,多次使用了反步兵雷重創了不少鬼子小隊,也給敵人添加了大量傷兵,這使得雙方那個戰損比維持在一個6:1-8:1左右。
不過,隨著天色漸明,軍分區部隊開始逐步撤退,慢慢退回了防禦陣地。
另外一提的就是,在雙方穿插部隊激戰之時,張雲安排各團抽調了70餘門82毫米迫擊炮,在37師團後方對敵人躲避的反斜面和山石後發動了密集的炮擊,再次重創37師團殘部。
在天色快亮的時候,隨著軍分區部隊撤離,鬼子的支援部隊終於打通了與37師團的聯絡通道,但此時的第37師團3個步兵聯隊已經僅餘千餘殘兵。如果算上被打殘的工兵聯隊、炮兵聯隊及輜重聯隊、騎兵大隊等,37師團2萬左右的部隊,已經被斃傷1.6萬餘人,其中近萬人「玉碎」,整體編制已經不復存在。
一天之內,鬼子損失了近兩萬人(含皇協軍近5000人),損毀了百餘門大炮,損失了近萬發炮彈和100餘萬發子彈,消耗了大概4000餘發炮彈、3000餘發擲彈筒炮彈和100餘萬的子彈,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而張雲的正太軍分區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中穿插部隊傷亡了1600餘人(陣亡了300餘人),消耗火箭彈3000餘發,反步兵雷900餘個,重型迫擊炮炮彈1.8萬發,82毫米迫擊炮炮彈1.4萬發,60毫米迫擊炮炮彈2萬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