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說道:「在下明白長安令的意思了,就像是得病的吐蕃,他們寧可讓吐蕃就這麼亡了,也不會讓長安令去治吐蕃的病,若是長安令治好了,損失的是那些廟堂之上的人。」
「明明可以治好的病,他們寧可讓吐蕃病死,他們也不會讓長安令去碰,因為長安令是他們的敵人。」
李正對薛仁貴說道:「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輕易插手別人的事情,若是說多了,說明白了,以後會怎麼樣就不好說了。」
薛仁貴點頭,「在下明白了,以後不會再隨便議論了。」
「行了,把地圖交給李績大將軍,你接著去訓練護衛隊吧。」
「喏。」
薛仁貴帶著地圖回去了。
李正打開軍報看著上面的內容。
王玄策他們已經到了拉薩,而且護衛隊的成員經過了兩個月時間的適應,也已經適應了高原反應。
按照現在送信的路程來看,這封信已經是一個月前的事情了。
在這個信息落後的時代,一個軍報消息隔了一個月,這還怎麼指揮。
出征在外的將士,全憑自己的判斷。
看完軍報,李正繼續幫著收拾這些嶺南糧食。
一些稻米從麻布袋子裡撒了出來,這些稻米有些發毛。
顯然是不能用來吃了,可以用來餵雞鴨。
李正捧起一些打量著這些稻米,這些稻米的顆粒有些大。
剝開稻殼看著稻米的顏色,白色中帶著一些黃,而且像普通稻米一樣帶著一些透明感。
這不是糯米嗎?李正當即就看出來了。
在古代有糯米種子難得。
如今的稻穀也沒有這麼多的分類。
稻米,糯米,黍米都是糧食。
李正又扛下幾袋稻米,看著其中的區別,有些稻米和糯米都混在一起了。
拎起一袋糯米比較多的稻米。
倒出來開始一顆顆分揀著稻米。
一旁的嬸嬸看到李正的舉動,連忙說道:「正兒,你現在也是郡公了,怎麼能幹這麼粗活,我們這些嬸嬸來做吧。」
李正一邊挑揀著說道:「好像有一些稻米混在一起了。」
和嬸嬸們說了稻米和糯米的區別。
嬸嬸笑道:「我們來做吧,你去忙別的去,釣魚也好,這種細活我們女人來做就好,平日裡我們茶餘飯後都可以挑揀。」
李正站起身說道:「那就辛苦嬸嬸們了,也不著急,慢慢來就好。」
嬸嬸笑罵著,「臭小子說的什麼話,怎麼就辛苦嬸嬸了,你帶著我們全村上下過上了好日子,我們報答你還來不及,這些活我們來做就好。」
說完嬸嬸們立刻開始了挑揀稻穀的工作。
李正幫著村民們把這些陳糧全部搬入糧倉。
說來涇陽這麼多年以來,糧食的儲備量越來越多了。
夠涇陽所有人三年不勞作也能吃一年。
當然了,還要在作物的多樣性上做選擇,誰也不會吃土豆吃三年。
更多的還是把黍米當作主食,和一些瓜果蔬菜搭配著吃。
也不能不耕作,種菜要也要種。
田地里走不了幾步就可以看到落在地上的沒人要的土豆。
而且積存多年的糧食吃不完也都當作了飼料,更多的也一放就這麼多年。
村民平日裡吃的也都是新糧和新鮮的瓜果蔬菜。
把一部分的陳糧拿出來,到時候運到吐蕃去,也可以賣到關外去。
李績收到了地圖第一時間來到了宮中。
正在甘露殿批閱這份奏章的李世民見到這份地圖有些訝異,「這真的是李恪在吐蕃畫的地圖。」
李績點頭道:「確實是蜀王殿下送到涇陽的,想來李正已經先看過了。」
李世民非常中肯地點頭,「看來李恪這些日子在涇陽也沒白呆,倒是給他學會了一些東西。」
李績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臉色,「陛下真的不派兵去吐蕃了嗎?」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臉色又
第六百零一章不許他坐地起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