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 既然想要開啟民智,想要將文化普及下去,光光有紙也是不行的。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普及文化的關鍵,是將無字的白紙變成有字的書籍。
眾所周知,無字不行。
大秦乃是華夏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大秦足足有三百四十萬平方公里,東起遼東、西抵高原、南據嶺南、北達陰山。
在在三百四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足足有四十八個郡,一千一百八十二個縣,足足接近三千萬的人口。
李沐想要將文化傳遍到這四十八個郡,一千一百八十二個縣,和將近三千萬人口的面前,這將需要一個海量的書籍。
而需要如此之多的書籍,若是僅僅靠著抄寫,這絕對是不切實際的。便是幾千,上萬的儒生日夜不停的抄寫,他把守手給寫斷,也抄不出足夠全國教育所用的書籍。
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文化成了少數人才能擁有的東西。甚至,在之後的歷朝歷代當中,掌握了文化的這些家族,甚至一度成為能夠左右皇權更替的門閥世家。
沒有千年的皇朝,卻有千年的世家。曲阜孔氏更是可謂源遠流傳,打春秋戰國時期,甚至一直傳至近代。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文化的輸出。
皇帝想要用人做官,治理天下,那他必然得找能夠讀書識字的人。因此,這也就造就了那麼一小搓人,掌握了文化,便代表掌握了權勢。
實際上,隋朝時期開創的科舉,也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門閥的問題。
雖然科舉制看來是解決了普通百姓晉升的問題,但是,文化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大多數的百姓根本讀不起書,上不氣學。
從這個方面來看,科舉制僅僅只是治標不治本的辦法,真正治本的方法,那就是普及教育,讓每個大秦的子民都有接受教育的資格,如此一來,才是從根本上解決了問題。
教育的根本,就在與書籍。而書籍的根本在於紙張和印刷術,如今紙張的問題李沐已經解決了。紙張的製造成本便宜,且能夠大批量生產。
而如今,只要解決了印刷術的問題,便是為李沐的文化帝國計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這是華夏民族偉大的四大發明。而這四大發明當中,最偉大的便是造紙術,和印刷術。
人類為什麼要強於動物,正是因為人類有文字。有文字的人類,可以將自己的一切記載在紙上,然後交由下一代人。人類的新生兒生來就在學習前輩們的經驗和智慧,文字讓人類成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種族。
如此,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文字讓人類一代強與一代。
動物沒有文字,他們的經驗無法傳遞給後一代,因此,他們陷入了一個周而復始的輪迴。
造紙術,印刷術,義務教育,這是李沐為自己的文化帝國,所準備的三件套。
雖然說在大秦這個生產力低下的年代,想要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很不顯示,但是將這個九年義務教育,縮短為三年義務教育。
對每一個大秦子民進行簡單的教化,讓他們初步的讀書識字之後,然後在因材施教。
造紙術,印刷術,義務教育,這三種東西結合在一起,這便是大秦的將來。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
這些日子,工匠們在忙著造紙,李沐自然也沒閒著,他正在親自帶隊進行著印刷術的研究。
印刷術是從雕版印刷術發展到活字印刷術,雕版印刷術最早是出現在隋朝,而活字印刷術最早則是出現在宋朝。
雕版印刷術就是將文鎬雕刻在版面上,然後印刷的時候姜油墨塗抹在制好的雕版上,然後蓋上白字,如此一來,文字就印在紙上了。
但是,雕版印刷術有著明顯的弊端,那就是每一個雕版上的內容都是固定的。要印刷新的內容,就要雕刻新的雕版。而且,一旦其中一個字磨損嚴重,那麼整個雕版都需要更換。
李沐打算直接跳過雕版印刷術,發展出活字印刷術。活字印刷術,是先作出一個個類似麻將的小方框,然後將各種字全部雕刻出來。需要印刷的時候,先將所有的字塊按照需要印刷的內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