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
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宋.陸游.《游山西村》
——————————————————————————————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雖說自幼習武修行遠遠多於念書寫字,但五柳先生陶淵明這篇只有三百二十個字的曠世名作《桃花源記》,辛歸路還是能夠爛熟於心。畢竟八歲才去歐洲,比起家族裡那些出生於異國他鄉的「兄弟姐妹」們,他對母語要親切熟悉得多。
眼前「溫寒谷」風景,正應了辛歸路對世外桃源的七八分想像。《桃花源記》中的句子,自然如流水般湧上心頭。
~~~
這是座長寬皆不過里許的平坦谷地,四周峰巒合圍,正好將之環抱於低處。
辛歸路雖然精通武學內功、修心煉體、兵刃暗器,但「三家姓」內部人才濟濟,跟著幾位外姓長輩,他也學過些粗淺道術。
見旁邊那些山峰並不如何高聳險峻,辛歸路心中有數——為防外界打擾,「溫寒谷」的弟子們必是在附近一帶設下了重重法陣。若無此間主人接引,想闖進來可謂難如登天。
又見谷中陰陽分明,五行、八卦之相俱全,靈氣更是極為充沛,即便一個尋常人身處其中,也會莫名感覺到身心愉悅——有高明之士曾說過,靈氣與核輻射最為相似,只是一正一邪、一善一惡,果然有些道理。
沿著兩旁滿是花樹松竹的小徑向下走去,百米開外,一塊巨大如屋宇的青石橫在路上,正中鑿了道簡陋的台階。
攀上石頂,辛歸路向下望去——整個谷地渾圓若餅,一半被林木覆蓋,另一半則是平坦的麥田與菜地。在這個季節里,春小麥和莜麥高已沒膝,綠油油長勢喜人。
田裡阡陌縱橫,連通著十幾處竹籬茅院。一片禽舍畜欄占地頗廣,其中圈了些雞、鴨、鵝、豬、羊、牛自不必說,還養著幾匹高頭大馬。靠中間位置有座木製閣樓,大約就是「溫寒谷」眾門人的集會議事之所了。
所有建築均為古香古色,顯然已經年深日久。
田地靠近山邊的地方,有一方池塘。地下水自塘中流出,形成一彎小小的溪流,將農田和林地正好分開成兩半。
雖然被樹木阻擋了視線,但辛歸路可以斷定,另一邊的樹林裡必定還有一處泉眼——不知人為或者天成,這塊谷地分明就是一幅巨大的太極圖!
如此洞天福地,居然藏於壩上邊塞,苦寒之處,辛歸路不禁暗暗感慨造化神奇——「溫寒谷」一派的先祖,想必是個了不起的高人!
腳下不停,沿著田埂,幾分鐘後,他們已經來到閣樓附近。
一群人提前迎了出來。男女老少,共有九位。正當中的溫無病穿著麻布衣服,笑容滿面。
郭大悟亦在其中,看起來容光煥發、神采奕奕。因他個子高,更顯得十分引人矚目。任誰也想不到——此人常年熬夜,幾乎從不入睡。
朱大先生為雙方引薦認識,「幸會、久仰」之聲不絕於耳。
辛歸路見他們不是姓溫、就是姓韓,外姓只有一人。便知「溫寒谷」這個門派,與自己出身的「漢三家」相仿,也是一個靠血緣、姻親關係連接起來的「傳統大家庭」。
與郭大悟打招呼時,問起他手臂的傷勢如何,對方捋開袖子給辛歸路看——短短兩天時間,創口已然癒合
第六十七章 溫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