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耶律延禧被俘後,江鴻飛將他帶到了燕京城。
耶律延禧在太和殿中將降書呈上,書曰:
遼降臣耶律延禧謹伏斧鉞,躬詣大元國,俯伏待罪。臣聞人不患其勇,患其為暴也。伏念臣祖宗創二百年之基,承天統位,繼子傳孫,郊祀上帝,內外歡慶
江鴻飛看完降書,下詔削封耶律延禧為湘陰侯,在燕京城中建一座遼城,將耶律延禧以及遼國的皇室和宗室全部囚禁在其中。
做完此事,江鴻飛派柴進、蕭容帶著《大元報大宋獲契丹昏主書》出使趙宋王朝。
對於大元帝國派來的使臣,趙佶君臣很重視,立即調趙良嗣入京擔任接伴使,前去黃河邊上迎接柴進和蕭容並陪伴他們前來東京汴梁城。
其實,對於江鴻飛捉到耶律延禧一事,趙佶君臣早就知道了。
不。
應該說,自從江鴻飛北上以後,趙佶君臣就一直在密切關注江鴻飛的動向。
嗯這麼說吧,當初,當得知,江鴻飛這邊剛跟他們大宋議和,那邊就率兵北上去攻打燕京,趙佶君臣差點沒樂死。
用趙宋王朝有些大臣的話來說就是:「天佑我大宋!」
可以說,趙宋王朝的一眾大臣見,江鴻飛和北遼要鷸蚌相爭,他們趙宋王朝肯定能漁翁得利,全都很興奮。
趙佶君臣計劃,一旦江鴻飛被北遼擊敗,就讓高俅立即揮師北上,收復河北和山東,要是有機會,連燕雲十六州都收回來;哪怕江鴻飛打敗了北遼,他們也可以趁水泊梁山遭到北遼重創的機會,讓高俅揮師北上,消滅江鴻飛這個心腹大患。
在那時的趙佶君臣看來,他們這個漁翁當定了,趙宋王朝也有救了。
不想,江鴻飛北上才一個多月,趙佶君臣就集體傻眼了!
江鴻飛竟然以雷霆之勢先後收復了易州和涿州,接著就入主了燕京城,還把北遼太后蕭普賢女給捉了,並一舉擊潰了北遼的主力,收復了燕京。
這一切發生得實在是太快了,快到趙佶君臣連反應的機會都沒有,就更別提出手干涉了。
等到趙佶君臣得到準確的消息,江鴻飛已經徹底收復了燕地,剛剛大敗北遼的二十幾萬大軍都已經閒下來了,隨時都能揮師南下。
在這種情況下,趙佶君臣哪敢輕舉妄動?
這萬一江鴻飛挾大勝之威,率領那二十幾萬大軍南下伐宋,那趙宋王朝不就完了嗎?
趙佶那個悔恨啊!
趙佶不是悔恨放江鴻飛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也不是悔恨沒有果斷出兵跟北遼聯合擊敗江鴻飛,他真正悔恨的是趙宋王朝國內的問題爆發前沒有派兵去收復燕雲十六州。
要知道,六年前,也就是董龐兒投降趙宋王朝時,趙佶就想要出兵北上收復燕雲十六州。
當時,趙佶甚至令童貫從京畿禁軍之中抽調出一部分精銳組成前軍,同時,令河北各路做好戰時後勤保障的準備,還計劃以換防之名將西軍主力秘密開往河北邊境集結。
不久,北伐前軍從東京悄悄出發。童貫計劃率領北伐中軍於三月上旬出動。
不想,鄧洵武聞訊後,急忙入宮,請求面聖,還沒等獲准,他便風風火火地直接闖進了崇政殿,將一篇強烈反對伐燕的奏章——《北伐問目》,直接交給趙佶,並請求趙佶命蔡京前來當面討論。
鄧洵武這篇奏章篇幅很長,一共陳述了二十七條有關北伐利害的事項,每一條都詳加注釋,結尾,他更是動情地寫道:
「陛下,請審視一下今日朝廷,謀議之臣,有比得上趙普的嗎?將帥之良,有比得上曹彬和潘美的嗎?甲兵之精,能比得上開國之初嗎?那時,以太宗之神武,趙普之謀略,曹彬、潘美之大將,百戰百勝,征伐四方,而唯獨對於燕雲幾次進攻都以失敗而告終。那時不行,今日行嗎?且不可輕言出兵。百年盟誓,一朝棄之,誠恐兵革一動,中國昆蟲草木皆不得而休息矣!」
趙佶看完奏章,汗流浹背,他心想:「出兵北伐,是不是有些操之過急?」
趙佶心生懷疑,思想不禁有些動搖:「契丹不同於吐蕃,也不同於西夏。契丹是一個草原帝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