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元帝國的南京。
別誤會,這南京,不是杭州,而是江寧。
說起定南京這件事,其實還是有一番波折的。
因為江鴻飛前段時間一直在杭州,不少杭州的人都攢落江鴻飛將杭州定為南京。
要說,將杭州定為南京,也有道理。
杭州河流縱橫交錯,水道密布,能夠形成天然屏障,而且,在趙宋王朝時期,杭州一直都是趙宋王朝東南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趙構的南宋小朝廷甚至都定在了杭州這裡,另外,有些傾向於將杭州定為南京的大臣還指出,吳越國就是以杭州為國都的。
然而更多的大臣反對將杭州定為南京。
這些大臣指出,割據江南的大型偏安王朝,一般都會把都城定在江寧,比如東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南唐,而江鴻飛知道明初、南明,也都是將江寧作為國都。
只有南宋比較特殊,把國都定在杭州。
這在江南王朝中是非常罕見的。
南宋選擇杭州「定都」,而不是江寧作為其國都,其實這主要源於趙構的個人意志。
首先要說明的是,南宋雖然苟且於江南,但在嘴上還是要收復失地的。
所以,南宋朝廷一直對外宣稱杭州只是行在(臨時國都),將來一定要打回汴梁。
在法律意義上,杭州並不是南宋的國都。
但杭州卻具有國都的實際功能。
另外,還要說明一點,南宋只是後來「定都」杭州,但南宋第一個國都卻在南京應天府府(也就是河南商丘)。
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稱帝後,被金兵一路追著往南逃竄,甚至有一段時間跑到海上避難,被人諷刺為航海家。
趙構南逃至杭州,把杭州知府衙門升為行宮,以顯寧寺為尚書省,後來升杭州為臨安府,更為「定都」進一步打下基礎。
不過,當時的主戰派並不希望趙構「定都」於江南。
即使「定都」江南,首選也應該是金陵。
馬擴就曾給趙構出過上、中、下三策,上策是趙構率兵出川陝,中策是趙構出荊襄北伐,下策才是駐守金陵,保護好長江防線,準備戰船北伐。
馬擴的三策都是進攻性的,那時的趙構哪裡還有心思收拾舊河山?不成為金兀朮的座上客,他就謝天謝地了。
另外,當時杭州有個官員叫衛膚敏,他見趙構後,力陳不可「定都」杭州。
衛膚敏認為:杭州相較於擁有長江之險的金陵,位置更偏,一隅之地,不是最理想的都城所在。
有人說吳越國不也「定都」在杭州嗎?
衛膚敏駁斥說:吳越國是個偏安小王國,豈能和大宋這樣的大國並比?再說錢氏以杭州為都也是迫不得已,吳越國只有十三州,杭州是最大城市。
衛膚敏認為最適合在江南「定都」的城市,只有金陵,也就是江寧府。
衛膚敏給出的理由是:金陵連山帶江,號稱天下險塞。如果「定都」金陵,進可過江北伐收復失地,退可守住江南半壁。而且,守江必先守淮,只要守住淮河防線,置重兵於壽陽、合肥、九江、武昌、江陵、襄陽,金兵就不能越淮河而臨長江。如此,則金陵安,金陵安則江南安。
在當時,金兵已過長江,攻陷杭州,趙構撒開腳丫子沒命地跑。
此後,金兵把杭州當成了臨時指揮部。
杭州都不在手上,更遑論「定都」於金陵了。
金兵撤出江南後,趙構才羞羞答答地回到臨安,美其名曰「暫時居住」。
當時,趙構派太監楊公弼在杭州開始營建宮殿,這更說明趙構已下定決心「定都」杭州了。
次年正月,趙構回到杭州,從此「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即使是當年年底,杭州發生大火,燒掉很多官舍,趙構都沒捨得離開杭州。
趙構的忠臣張浚對趙構「定都」杭州也並不是很認同,他依然堅持應該「定都」金陵。
張浚說:「東南形勢,以金陵為最,大宋要中興,非「定都」金陵不可,杭州什麼都好,就是位置太偏東南
第四百一十一章 如今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