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這是什麼?」左千戶開口問道。
信是由他的手上交給朱桂的,但他沒有看過,甚至拆都沒拆過。
李景隆立刻不再說自己有勇氣,獨自領軍的事,他還故意做出四下張望的樣子,仿佛很是謹小慎微似的,但只要想想他歷史上幹過的事……唉!算了,不提了。
他也還是有用的。至少證明了「悟」這玩意兒不一定需要心如止水的理性,感性,太害怕也是可以的。
從這一角度上說,李景隆絕對屬於實驗素材中的稀有品質了。
朱桂笑了笑「這是後方傳過來的密信。出征前,我便讓其準備十萬人的物資,想必這已經準備好了。」
在場的將官瞪大了眼睛。他們都有一種原來殿下是為滅國而來的,不然為什麼一開始便備下這麼多的物資。
中原一直以北方草原為對手,對東南亞,老實說是看不上的。在中原看來東南亞的戰爭就是菜雞互啄,大明一出手便滅了。
就像是永樂朝懟安南,也不是一上來便十萬大軍橫推。而是派鎮守廣西都督僉事黃中領五千士兵(《大越史記全書》稱領兵十萬),護送陳朝「前國王孫」陳天平(陳添平)回越南(《明實錄》把事件列在該年農曆三月丙午,即4月4日;《大越史記全書》則列入農曆四月八日,即4月26日)。當進入越南境內的支棱隘時,遇上胡軍截擊,明軍不敵,陳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陳天平經胡朝審訊後,被「處陵遲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決意興師」。
這才是第一次征安南。《大越史記全書》稱共有八十萬人,這絕對是誇大了的。要知道當時明軍才多少人,還要與草原作戰,怎麼會調八十萬大軍打一個安南。
只可惜明史沒有記載多少人數,更多的是記載「勞民傷財」。
到了明朝,歷史已經不再是歷史,而是刷聲望的東西。到了清朝,又成了投獻,討好主子的玩具。
所以哪怕按照中原十倍誇大的習慣。第一次征安南大約應是八萬--十萬人之間。
然後安南滅了,大明扶陳天平登基。第一次征越結束。
所以,準備十萬大軍的物資絕對是奔著滅國來的。他們沒理解錯。
「它原本是本王安排的一重保險,本以為他們會好好與我們打上一場。」朱桂笑著,說出了一開始的安排,「這裡森林眾多。越人又習慣偷襲。在山林中不斷受其騷擾,很難說這一仗會打多久。本王擔心朝廷無法同時供應南北兩線作戰。正好本王還有些錢財,特別備下物資。本王可不想本王的士兵沒死在戰場上,反而死在了沒吃的上。」
「現在咱們直接開進越境。這物資還是帶上的好。」
左千戶想了一下道「殿下,所有物資都取回來?」
那可是十萬人的物資。不說他們現在有沒有這麼多的人手運送這麼多的物資,單是這裡的雨季,一個不小心便足以毀了它們。
「當然要全運。」朱桂解釋道,「不趁著越人服軟的時候把物資運過去,難道還要一邊與他們開戰,一邊派兵保護後勤線嗎?」
南疆的地形決定了,在這綿長的山林中保護後勤線是件多麼困難的事。就是後世的美軍在這兒,都吃了大虧。而朱桂手上也沒有充足的人手。
與其費力保護,不如一開始便不要後勤線。物資跟著大軍走,這本就是他的計劃。像是就食於敵,也是放棄後勤線的戰法。
李惠寧看著朱桂手中的密信「殿下,真的要打嗎……」
「當然,我也不想打。如果可以他們主動內附,自然更好。」
這是個玩笑。卻也是歷史上發生過許多次的玩笑。只不過是朝廷似乎都不是很重視。
重視的哪,有如這安南,卻偏偏沒有花大力氣做事的人。畢竟如雲南沐家幾百年如一日的忠於國家,而不是自立為王,也就一個沐家了。
左千戶想了一下說「殿下,這批物資在哪?」
左千戶是軍人,而且是老朱派來一勞永逸解決南疆問題的軍人。在這個大前題下,他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只是一沒想到,越人虎頭蛇尾,說不打就不打了。而十三皇子不僅想打,甚至是準備滅其國。
決策上的大事,不是他可以過問。他只是用來完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