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朱桂這一次來,就沒打算再走。而且他已經計劃好了,就用18世紀歐洲人的法子。
在東南亞一切屬於貴族、頭人,只要付的出金錢,他們名下的青壯都是可以買走的。直到一百年後,這裡的王才會進行改革,有自由人出現。
現在的東南亞才多少人口。大不了買下之後,往內地送,與老朱交換漢人。
然後過個幾百年,老人死多了,他們就是漢民了。一如泰人對暹羅人一樣。
在《泰語大辭典》中,「泰」(???)有「自由人、不為奴、人、族稱」四種含義。有人認為「泰」取自「自由」之意,即該族群擺脫了高棉人的控制獲得自由,故自稱為「泰」即「自由民」。
而泰人的來源,是從今中國腹地南遷的,他們本為南詔國人,雲南為泰人故土,後來受蒙古壓迫才南遷的。這一點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被泰國官方接受並寫入教科書的。後來中國反對,他們才刪去,但他們的歷史文獻依然如此記載著。
也就是說這是一幫南逃的中國人,統一了這裡,而且民心歸附。
很明顯,如果承認了泰人的歷史,也就等於我們自己的歷史是一陀大便,不可信了。這也是中國反對的原因。
中國強大後,中國指定泰人「自古以來」就居於中南半島,不存在南遷之說。至於東南亞各國華人的王……嗯--離開中國的就不是中國人了。因為他們不是中國人,所以民心歸附是完全不傷害中原王朝的理論的--安南雖曾多次成為中國領土,但自五代吳權以來,已獨立成國,一旦直屬中國管理,必然遭到安南各階層人民的反抗,安南可謂從此進入多事之秋……
至於安南、暹羅、東吁王朝,特別是東吁王朝曾一度統一東南亞,他們的國土互有的地方,中原學者只當沒看到。
一直到了後世,東南亞各國還在互相宣稱對對方國土的擁有權。
只不過到了後世,民族性的覺醒與國際社會的存在,已經絕不會再允許一個大一統的東南亞出現了。
而這個時期不是最好,卻也稱的上「大一統」的最後末班車了。
畢竟泰國的建立,所用的僅僅是個口號--自由。
而「自由」,朱桂絕對不會不給的。奴隸制可不是什麼好東西。除了滿足人心的陰暗面外,於國、於生產力,都是拖後腿的玩意兒。
只要這裡成了大明的國土,哪怕有人想畜奴,都不夠大明文人們噴的。
(本來不想寫這段的,但是朋友看了,說是閉門造車,所以查資料複製了南詔人的成功史料,照著南詔人與歷史成功案例寫,總不是閉門造車了吧。好了,正文繼續……)
「敵視倒還談不上,但戒備卻是絕對需要的,」朱桂對於要收復這裡,把這裡變為自己的封土,他並沒有隱瞞,反而大大方方地說了出來,「這裡的人不還是奴隸制的部落,便是受蒙古人侵略時南逃的漢民。所以收復這裡,成為漢土,不是問題。只要把那幫子頭人獻俘陛下。把其家族遷去守墓。沒了他們的搗亂,這裡便是漢土。」
這裡的人是朱桂的手下,為了不讓他們被陳朝忽悠了。在進入越境前,朱桂必須說明白自己的目的。
不然,又被越人兩句夸,然後遊行似的來了又走了。對朱桂又有什麼好處。至於用越民換漢民計劃,那是以後的事,現在沒必要說。
「所以你要找陳朝越王的麻煩?」李惠寧眨巴著眼睛問道。身為女孩子,她是真的沒想到朱桂還想打。她以為陳朝已經認輸了,甚至開放了邊境允許他們進來,這仗難道不應該是打完了嗎?
「不,我其實並不想找他麻煩,」朱桂聳聳肩,「我只是在搞事而已。」
李惠寧:「哈?!」
這難道不是一個意思嗎?
朱桂實在不好跟他們解釋占領東南等末班車的問題。這個問題不做,是可以完全討論出幾列火車皮的矛盾分析。然而做了,反而簡單了。就像南詔人,被蒙古人打的滅亡了,但是他們不過是在這土地上舉起了「自由」二字,泰國便建立了。
一幫逃民都辦的到,一個王朝卻辦不到,這到底是事情難辦到幾列火車皮都裝不下,還是他們根本不想辦?